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重难点知识总结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2827753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重难点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重难点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重难点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重难点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重难点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重难点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重难点知识总结(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政治经济生活重难点知识总结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奇面纱(1)货币的本质。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一般等价物,是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克服了“商品商品”交换的困难。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

2、值大小的职能,叫作价值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作价格。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3)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即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反之则导致通货紧缩(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二、信用卡、支票和外汇(1)信用卡与支

3、票。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通过银行转账结算;信用卡和支票是经常使用的结算工具。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2)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由两种兑换货币的币值决定,受两种兑换货币的供求关系影响。例如,某国长期外贸逆差或通货膨胀,则本币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降),则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我国出口成本上升,进口成本下降,对外投资、旅游、求学成本下降。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

4、保持物价及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商品供求平衡时,(均衡)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商品供不应求,买方竞买,价格上升,价格高于价值;商品供过于求,卖方竞卖,价格下降,价格低于价值。供给不变时,需求增加则价格上升,反之则下降。需求不变时,供给增加则价格下降,反之则上升。供给与需求以同等幅度增或减时,价格不变。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则价格上升,反之亦然。(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

5、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亦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会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使商品的价值量下降。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价格变动

6、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价格之外的因素,也会影响需求。例如: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不仅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也会减少对该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还会增加对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反之亦然。价格之外的因素,也会影响供给。例如:提高进口关税税率进口成本上升进口量下降国内该商品市场供给减少。某种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该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增加该生产要素替代品的使用量。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7、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的消费总量越大。居民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则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亦然。(2)消费类型。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受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被称为恩格尔系数。二、树

8、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面面观。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2)做理智的消费者。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金钱在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人

9、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引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是解

10、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11、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技术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2)多种

12、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港澳台在内地的投资不属于外资),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一、企业的经营(1)公司的类型。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

13、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要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组织机构由决策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执行机构(董事会聘用的经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组成。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增强

14、企业活力。(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的差额;企业有利润,才能研发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能否经营成功,主要取决以下因素。第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价格、质量、服务、品牌等竞争优势。第三,企业要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企业经营者要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和精准扶贫,在构建和谐劳动有关系、促进就业、关爱员工、依法纳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

15、些经营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破产。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破产有利于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有利于及时淘汰落后企业,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新时代的劳动者(1)劳动和就业。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劳动者就业能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能使劳动者获得收入及生活来源;能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实现劳动者自身的价值。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坚持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政府:要多渠道扩大就业;要完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立法机关:我国劳动法规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