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知识要点总结.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20386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知识要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知识要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知识要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知识要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知识要点总结.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下学期哲学常识知识要点总结认识论部分的哲学道理(第五课+第八课第一节)考点一:发挥主观能动性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 想。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2)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因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

2、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总之,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第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

3、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第二,客观条件同样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客观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人们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取向,使我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起码不应当损害集体、国家、人类的利益。(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

4、观规律和客观条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考点二:透过现象看本质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表现在:第一,二者反映的内容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第二,二者所处的地位不同。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第三,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感性认识具有直接、生动、具体的特点;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抽象的特点。第四,二者借助的思维形式不同。前者的思维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后者的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

5、和推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上升到理性认识。坚持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2真理和科学理论(1)正确的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正确的理性认识则具有更大的作用。人们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总是想获得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2)科学理论及其指导作用。科学理论是人脑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并按其内在逻辑构成的一定体系。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

6、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其哲学理论根据在于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任何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2)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表现在: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一般的;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现象和本质的联系表现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

7、要表现为现象。(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原理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原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方法论要求我们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使认识由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4)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理内容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人们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发挥主观能

8、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主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理解注意: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并不是认识运动的结束。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度开掘,向广度扩展,不断向前推移。4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的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

9、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要坚持理论发展的观点,注重理论创新。)5分析与综合相结合(1)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了在思维中必须进行分析与综合。作为整体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部分、关系、属性有机组成的统一体,都是由它的若干变化、发展阶段内在联结而构成的过程。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把握。(2)分析的方法。分析的含义: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

10、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分析的作用:不分析各要素,就失去了研究整体或过程的基础。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总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分析的要求:分析,不仅要分析每一个要素,还应分析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本质性的东西,在整体中把握各个要素。分析不是单纯的分,而是联结中的分,它与综合密不可分。(3)综合的方法。综合的含义: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综合的作用: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综合的要求:综合要紧紧抓住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紧紧抓住对各部分的研究成果之间的

11、内在联系,从中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得出一个全新的整体性的认识。各部分的机械相加,不会形成新的知识。(4)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6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1)合理现象。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2)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3)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考点三:实践及其对社会、对认识

12、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1)实践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因为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第一,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人作为实践的主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种客观存在;伺时,人的体力和智力是在社会发展中客观地形成的。第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实践的对象,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的东西。第三

13、,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构成实践手段的材料是物质性的东西;制造实践手段不能随心所欲,使用实践手段也不能随心所欲,它们都是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这是因为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动物,人在行动之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们在实践中变革客观事物,就是把原有的东西改造为新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西。这种有目的的创造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第一,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不是在这一社会关系中进行,就是在那一社会关系中进行,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

14、如此。可见,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第二,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它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地发展着。可见,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又要坚持运用这一观点去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特别是当代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改革、建设活动。2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它们都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生产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活动。它的作用是: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第一,生产实践决

15、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第二,生产实践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生产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一,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阶级斗争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进行改革。改革是一场广泛的深广深刻的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强大动力。科学实验的作用集中在提高物质生产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理论,进而指导人们的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二是,通过科学实验中获得的应用型成果,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活动中。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自觉投身到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改革中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内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对象由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