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20351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50分)1、“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2、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

2、体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由华谊兄弟、中影、比高、威秀、文化中国和安乐影业联合出品,周星驰执导,文章、黄渤、舒淇和罗志祥主演的魔幻喜剧巨制西游降魔篇于2月10日大年初一火热上映后不断刷新各项票房纪录,截至2013年3月10日,上映五周的西游力压众多对手连续五次获得单周冠军,据最新票房数据显示,西游票房已经突破12亿大关。上述材料说明( )A. 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 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 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通过举办“品味经典,沐浴书香”读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书香北师大”校园读书学习氛围,塑造了师生共同的价值观

3、念和文化品格。这体现了( )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 B C. D5、明朝那些事儿最初流传于网络,随着网络的传播,作者的写作手法受到了人们的认可,该书出版后销售量突破百万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这启示我们(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很快被人们认可和接受C.文化产品具有极大的商业性 D.只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能获经济效益6、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举行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正是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就了世界文化的绚丽多彩”。这启示我们 ( )要

4、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必须承认各国文化存在优劣之分 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将其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A B C D7、“在进行文化交流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傲慢态度,一种无益的心理自慰,也是一种学术浅薄。”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 )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 是坚持民族文化趋同的表现A B C D8、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2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5、( )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各种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A. B. C. D.9、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宣传敬老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

6、,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10、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中,“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 )A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C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D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11.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传保护国际论坛于2017年12月14日在琼海博鳌举行。本次路论坛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与传承等问题展开多方讨论。世界各国重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 )对

7、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是民族文化集中展示和表达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A. B. C. D.12、“一个音符无法表达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这是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过的话。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13、“岁岁中秋夜,清辉洒海天,一湾遥阻隔,两岸本相连;游子恋乡井,高堂闾里牵;何时回故土,畅饮团圆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一定的继承性 D相对的渗透性14、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

8、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这体现的道理有(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向上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A. B. C. D.15、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贡献 C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9、16、在曲阜、台湾、香港以及世界各地的孔庙,每年都会举行祭孔活动。这一活动有利于( )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A. B. C. D.17.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 B. C. D.18.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请

10、你确定一组最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19.徽商从明初至清末兴盛了数百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经营食盐、茶叶、木材、粮食等商贸活动中传递了诚信经营的徽商品格。徽商品格的传递是通过_进行的文化传播. 经济活动 人口迁徙 商业贸易 教育A. B. C. D.20.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地准备春节的到来,在外地的人在除夕总要千方百计回家与家人团聚,这是因为(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民族节日是一个

11、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示和集中表达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B. C. D.21.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积极参与文化市场竞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基于( )文化决定着国家的软实力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标志A. B. C. D.22.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23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

12、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24.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B.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5.山东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扎根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农村是他写作的主战

13、场。其“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用狂欢式的语言诠释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心灵的嬗变。这启示我们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C民间文化元素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二非选择题26.2017年3月12日,河南日报推出了全国报道特刊构筑文化高地建设出彩中原,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河南省各地各领域打造文化高地的成功实践,纵观大势、分析现状、展望未来。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中原崛起离不开文化支撑。“伸手摸秦砖,抬脚踢汉瓦”。悠久历史铸就了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作为华夏文明之根的河南,无疑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道德

14、文化要永驻高峰。道德是维系人类文化的根本纽带,中原厚土,自古也是道德高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代代相传,“河南好人”感动中国、温暖世界。文艺创作要志存高远,文化产业要迈向高端,以产业形式推动文化发展,是打造文化高地的必然要求,也是发达地区的普遍做法;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我省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以崭新的理念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文化创意、文化产品电商平台等各类文化产业建设,方能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文化,是一种深沉持久的力量。它刻录沧桑的历史,见证繁荣的现在,更指向摧璨的未来。中原文化,在薪火相传中不断丰富,也必将在崛起振兴中更放光华。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简要分析河南省建设“出彩中原”为什么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