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必修3.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20321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必修3.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来源:Zxxk.Com前置性补偿:1、文化创新的作用? 2、文化创新的途径?新知探究:1、阅读P62探究材料,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并思考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历经沧桑、代代传承?2.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和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是文化的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 ,发挥

2、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 , ,为世界所仅有。来源:Zxxk.Com3.中华文化走过了一个怎样的独特历程?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如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来源:Zxxk.Com形成性测试: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2、(2008 江苏 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 包容广纳 B 推陈出新 C 博大精深 D 源远流长3、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

3、,一直使用竹木简牍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首次在敦煌等地挖掘到了大量汉代简牍,轰动了世界。汉代简牍以生动、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表明 ( )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B.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特征D.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4、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来源:Z.xx.k.Com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

4、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 B. C. D.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来源:Z.xx.k.Com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维新运动出现 洋务运动出现来源:Zxxk.ComA. B. C. D.6、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 )来源:Z。xx。k.Com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来源:Z&xx&k.ComC、继承传统,缺乏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7.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下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

5、的是( )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 B. C. D.8.材料一:考古学家在六千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结合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什么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学习反思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7 BDACAAD8、(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见证之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