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820313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建设用地通常是指用于建造建筑物 构建物及其适用范围的土地 它利用的是土地的承载力 它是把土地作为生产基地 生活场所 而不是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 它包括城市建设用地 村庄建设用地 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及军事旅游设施用地等 建设用地适应性评价是在调查分析建设用地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 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 以及修建的要求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质量评价 以确定土地的适应程度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时很难将其归于某个类别 于是先对单个因素进行评价 然后对所有因素进行综合模糊评价 2 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指选择对各种

2、不同类型用地有影响的因素 计算各因素作用分值 划分评价单元 计算各影响因素对评价单元的影响分值 3 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 针对每一个评价单元 选择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评价目标 根据土地质量的差异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 分析土地适宜性的过程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常用指标体系 1 压力 状态 响应 指标体系 通过区分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压力指标 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 建立响应模型 定量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 2 目标 诊断 结果 指标体系 首先确定该方式 类型或区域的土地利用目标 在此基础上进行诊断性和结果性评价 3 生态 经济 社会 指标体系 将系统分解为自然生态子系统 经济自系统 社会子系统 根据子系统的

3、特征选择适宜的评价指标来实现整体评价 评价因子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地貌 坡度 坡向 高程 高程 地貌类型工程地质 地表组成物质 地基承载力 地下水深度 水土腐蚀性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经济环境因素人口密度 单位经济总收入 单位企业总收入 基础设施完备度 公共设施完备度基础条件 利用现状 通信通电通水条件 适宜性评价权重的确定方法1 主观赋权法 指基于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或偏好 通过按重要性程度对各指标 属性 进行比较 赋值和计算得出其权重的方法 主要有 层次分析法 专家调研法 环比评分法 最小平方和法 二项系数法 比较矩阵法 重要性排序法等 2 客观赋权法 是基于各方案评价指标值的客观数据的差异

4、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的方法 主要有 主成分分析法 熵值法 拉开挡次法 均方差法 多目标规划法 离差最大化法等 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划分标准 案例 重庆市璧山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第一步 确定评价单元研究区概况 经纬度 地理位置 地形地势 区域面积 经济文化等 数据来源 统计年鉴 地形图 遥感图像 第二步 建立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GIS和层次分析法 专家打分法评价标准分为五个等级 第三步 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公式 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 第四步 GIS叠加分析评价 利用GIS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并对每个分析图进行叠加 将叠加结果划分五个等级 制作适宜性等级划分图 第五步 评价结果及分析建设用地各适宜性土地面积统计结论与建议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 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