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202359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明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高二政治试题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材料表明文化与经济能相互交融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A. B. C. D. 【答案】D【解析】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

2、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适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2.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乡韵乡愁是割不断的情感纽带,是抹不去的成长记忆。下列古语与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C.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D.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的相关知识。乡韵乡愁是割不断的情感纽带,是抹不去

3、的成长记忆。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B项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3.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4、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文化。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符合题意。4.福建晋江地区繁衍兴盛并广泛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一带的南派掌中木偶戏,俗称南派布袋戏,传承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该剧种受傀儡戏、梨园戏、南音等的滋养,“唱南曲,依傀儡调,做梨园科”在木偶剧中独树一帜。从南派布袋戏的发展中可看出中华文化因其包容性而源远流长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文化区域性文化创新离不开吸收借鉴和融合A.

5、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福建晋江地区繁衍兴盛并广泛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一带的南派掌中木偶戏,俗称南派布袋戏,传承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适合题意;该剧种受傀儡戏、梨园戏、南音等的滋养,“唱南曲,依傀儡调,做梨园科”在木偶剧中独树一帜,这说明文化创新离不开交流、借鉴和融合,适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错误;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5.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

6、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说的是方块字“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也说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符合题意。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7、,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是C。考点:中华文化6.我国历史悠久,有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如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云南和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安徽西递宏村;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浙江乌镇。这一座座古镇荟萃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华人文百科全书。上述材料主要显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镇能够展现文化多样文化的个性寓于文化共性之中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先进性A. B. C. D. 【答案】A【解析】我国历史悠久,有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如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云南和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安徽西递宏村;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浙江乌镇。这一座座古镇荟萃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华人文百科全书。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

8、流长、博大精深,古镇能够展现文化多样性,适合题意;文化的共性寓于文化个性之中,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7.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让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该节目成功的原因在于:实现了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不断赋予时代新内涵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A. B. C. D. 【答案】B【解析】该节目让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形式

9、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实现了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项符合题意;该节目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而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不断赋予时代新内涵,项说法错误;项不是该节目成功的原因;正确选项为B。8.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

10、仍存万里心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符合题意。“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9.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文化对

11、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所以,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也未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所以本题选B。 【名师点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华汉字和史书典籍。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10.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曾说,应该制订一个在铁幕里面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的战略”,开展“意识形态竞争”,

12、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这主要警示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要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A. B. C. D. 【答案】B【解析】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表述是我们要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文化,而不是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我们要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这需要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要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故入选。选B。11. 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

13、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A. 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 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 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D. 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研读材料: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杜甫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正因为如此今天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获得了永恒。B符合题意。A说法绝对,C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必修三文化生活中社

14、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2.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中国农民丰收节”携手中秋节,哈尼小镇美不胜收。哈尼古调、千层梯田、万顷稻浪,这就是一部朴素而深厚的农耕文明史。今天以节为媒,让“她”活起来,既承载着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也翻开了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以节日激活农耕文明是为了实现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拓展农耕文化传承的途径释放情感,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承袭传统,保护中华文明的根脉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今天以节为媒,让“她”活起来,既承载着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也翻开了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以节日激活农耕文明是为了释放情感,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拓展农耕文化传承的途径,适合

15、题意;以节日激活农耕文明是文化产业的崛起,文化事业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不合题意;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错误;故本题选C。13.泉州市某废旧厂房在改造过程中,依托厂区中央面积约1000的大埕,结合闽南的“埕”文化(“埕”即闽南古厝聚落特有的一种公共场地),建成集民宿、咖啡屋、酒吧、原创市集等业态为一体的泛文艺聚集地“小西埕”,在国庆节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该案例的成功经验在于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促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凸显鲜明民族色彩,展现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气派创造性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该案例的成功经验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