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2.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20160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益阳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益阳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益阳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益阳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益阳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益阳市六中2015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 二 政 治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本大题一共有24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48分。) 1某同学准备利用暑假参加下列活动,其中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参加社区管理,提出社区环境整治建议 B参与交通协管,维护道路畅通 C与同学一起组织暑假读书俱乐部 D向环保部门提出有关解决城市污染问题的建议 2. “你可见红船万里凯旋归,你可见红旗漫卷神州美”,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多么豪迈”每当这些红歌旋律响起,总会让人们热血沸腾,豪情满怀,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这说明( ) 文化对人

2、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优秀文化才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A. B. C. D. 3. 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美国,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其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两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同 B. 两国文化的差异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 两国人的文化素养的不同 胶东文化的创生和传承,既是当地地理环境的造化,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晶。大海是胶东半岛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给与沿岸村镇以恩惠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正是这种感激与敬畏的双重心理情感,熔造出了对“海文化

3、”独特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回答45题。 4 胶东文化的创生和传承表明( ) 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物质产品离不开精神载体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文化是自然的产物 A B C D 5 “海文化”形成表明( ) A、文化总能推动经济发展 B文化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是重要的物质力量 6 微博具有书写快、传播广、即时交流等特点,截至2012年1月底,全国政务微博总数接近3万,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平台。“微博问政行政”的兴起是因为( ) A 微博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B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主要手段 C微博对当今社会发展

4、起决定作用 D微博决定了文化创新的方向和途径 7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82011年7月2日,杭州一两岁女童从10楼坠落,当时从楼下经过的吴菊萍奋不顾身用双手接住孩子,致使手臂粉碎性骨折,被称为“最美妈妈”。事发当日,吴菊萍勇敢救人的消息在微博上被转发了上万次,网友们纷纷跟帖致敬,

5、并表示她的事迹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洗礼,感受到人性大爱的光辉,增强了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网友们的感受表明( ) A 优秀文化诞生于危难时刻 B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就是人性真善美的全面反映 9 一首流行于国内的民间小调茉莉花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进了他的歌剧图兰朵之后,茉莉花香遍世界,让世界认识了璀璨的中国文化艺术,领略了中国民乐艺术的迷人气质。这表明( ) A 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10中央民族乐团响应中国政府“文化走出去”的策略,频繁出访欧洲,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

6、流。“文化走出去”有利于( )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 B C D 1130多年来,中国人的拜年方式经历了从电报、书信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乃至微博的变迁。这意味着科技进步( ) A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B加快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趋同 D使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革 12 在城市化浪潮中,很多古建筑被拆除,这是对城市文化传统的“屠杀”,失 去文化传承的城市是文明残缺的城市。这启示我们发展城市化应当( ) 全面保留传统建筑 重视对传统建筑的继承 摒弃传统文化 认识到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

7、化的重要标志 A B C D 13搜狐网与京华时报从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探索道德建设宣传新形式,共同推出“平凡的良心”专题,“善良、诚信、担当、坚持”等优良传统引起群众的强烈共鸣,总点击量超过2亿人次。这表明( )A、网络是优秀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B、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只要继承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D网络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14、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5、 陕西省充分发挥本

8、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6、 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 )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火炬 D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 17、 从2005年起,江苏省将把教育普及率作为各地全面实现小康的核心指标, 像人均GDP纳入考核体系,建立真正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上述做法的依据是( ) A、教育在提高经济实力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B、文化有时也能决

9、定政治 C、只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教育在传承文化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18、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节日各有不同,也有共同点。下列对民族节日认识错误的是( )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民族的差异就是民族节日的差异 D、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9、以“感受中国”为主题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于2014年6月24日在悉尼举行。在开幕式演出中,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及其团队将带来现代舞表演云南映象,演出以极富感染力的舞蹈语言,向澳大利亚人民展示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风情画卷。为中澳人文交流再添浓墨重

10、彩,给双边关系发展注入动力。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文化年”的举办是中澳两国( ) 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最重要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 B. C. D. 20、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朦胧、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 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多年,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这是因为( )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各民族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

11、发展 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B C D 2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说明( ) 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除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同时保留其基本特征 A B C D 22、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之初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等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

12、我国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 A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由思想运动推动的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D教育推动文化的发展 23. 中国功夫、芭蕾、现代舞、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功夫传奇是针对 外国观众专门设计的,既有中国特色又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成功的进入了西方高端演艺市场。 这一做法体现了( ) A. 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 不同民族文化逐渐趋同 D. 文化创新需要针对外国观众 24. 由大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领衔的印象艺术创作团队创作的大型山水实 景演出印象大红袍以其独特的创意、新颖的演出方式和

13、现代演艺技术,展现了武夷山的历史、民俗、山水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印象大红袍的成功主要在于( ) A. 优秀作品的创作往往来自于艺术创作团队的灵感 B. 所有茶文化都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C. 文艺工作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D. 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材料一:“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许多偏远地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取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材料二:早在2007年4月 ,第四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山东潍坊市拉开帷幕,“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风筝搭台、经贸唱戏”,在举办风筝会期间,在潍坊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出300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小小的风筝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又使古老的风筝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结合材料试分析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15分)26、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中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