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单项选择题必修4.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20123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单项选择题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单项选择题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单项选择题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单项选择题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单项选择题必修4.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1、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2、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3、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

2、确定不变的 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 B C D4、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5、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这说明A. 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C.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 外因通过内因决定

3、事物的发展方向6、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7、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 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8、“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A B 9、 “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表明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10、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盒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站出许多豆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B.要正视前进道路的曲折性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11、不久前,北京某著名网站发出文明办网的倡议,立

5、即得到了众多网站的积极响应。对此人们可以感受到少数网站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文明相背离的现象健康向上是我国网站的主流 文明办网就不应该追求盈利网络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AB C D12、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13、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1

6、4、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 B C D15、网络世界是各种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的“万花筒”。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把腐朽的文化拒绝在“视窗”之外。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网络文化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应当兼收并蓄B.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C.网络世界充满矛盾,应当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D.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应当明辨是非16、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包括融通善变的广府文

7、化、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广东客家文化。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通过岭南文化表现出来B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存在于岭南文化之中C岭南文化存在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之中D岭南文化可以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17、江苏华西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华西村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吃透两头”、“两头一致”。“吃透两头”就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两头一致”就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这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综合与分析的辩证统一

8、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A、 B、 C、 D、18、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善于抓住重点 B.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0. 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勿以恶习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A. B. C. D. 2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恶

9、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A. B. C. D. 22、手机短信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也被少数人用来进行诈骗或骚扰。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的态度 手机短信弊大于利 评价手机短信的利弊要看其主流 取消手机短信,发展替代服务 A B C D23、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这体现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4某市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增长

10、,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60%,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事实蕴含的辩证法哲理是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A B C D25. 中日关系主流是好的,各个领域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应看到,两国间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一看法 坚持了量变质变的原则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坚持了两点论、两分法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A B C D26.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11、和效益;要以人为本,注重“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述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事物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 B、 C、 D、27.某同学最近心情十分沮丧,她看不惯周围人的言行,还把一些同学说得一无是处;面对自己糟糕的学习成绩,她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对未来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她的心情之所以如此消极,从辩证法角度说,主要是因为她没有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A B C D28、2007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指出,如果

12、不抓紧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任由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持续下去,不但会过度消耗能源资源,增加污染排放,还会加大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使得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由此可见A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的目的B只要注意量的积累就能促进质变的发生C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对事物发展有着重要影响D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29、在“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精神下,高考从未停止过改革:从1977年高校招生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到1990年第一次全面推行标准化考试,使考试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从2001年取消对考生年龄和婚姻状况限制,到2003年为了避免天气炎热,考期提前一个月,再到2007年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广东2008年高考改革为“先出成绩后填志愿”高考改革体现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A. B. C. D.30. 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31、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