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汇文中学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9637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常德汇文中学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常德汇文中学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常德汇文中学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常德汇文中学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常德汇文中学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常德市汇文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2013.11 一、单项选择题 (2 X 30=60分)1电视剧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源泉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ABC D2岭南民居由于历史悠久,对外交通频繁,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居艺术,有潮汕式民居、家常民居、侨乡碉楼民居等。由于岭南气候炎热、风雨常至,民居形

2、成小天井、大进深,便于通风散热。岭南民居丰富多彩的现象是岭南文化的多元性的缩影。这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在交流中继承和发展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 BC D3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创造新文化 B提出新问题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4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D彻

3、底改变传统文化5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这一个“漂亮转身”启示我们()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融入时代元素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倡导的“孝”,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层面的义务和责

4、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上述对“孝文化”的认识()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摒弃 正确把握了文化创新的根基A BC D7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构思主题是“东方之冠”,它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鲜明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这启示我们()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B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的基础8前几届世博会的主题分别是:“海洋未来的财富”;“人类自然科技发展”;“水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世博会的这些主题中,我们可

5、以看出上海世博会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达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在兼收并蓄中进行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的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继承传统文化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动力A BC D9潮汕抽纱曾经是潮汕人最重要的谋生手段,它是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传入的。它融合了潮汕织绣工艺,在潮汕人独特的审美观、精工细作和耐劳刻苦文化的滋养下,散发出沁人的艺术芳香。这说明潮汕抽纱的艺术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 继承传统文化 借鉴外来文化体现时代精神A BC D10两百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

6、基础之一。这说明()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韵味,因此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据此完成1112题。11上述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开展文化合作,消灭文化差异的过程A BC D12徐悲鸿文化创新的做法对我们的启

7、示是()抛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A BC D13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右图)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广纳包容 B源远流长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14 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5圆明园的皇家

8、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16“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

9、博大精深ABC D17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密不可分,是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一枝独秀 D有着辉煌的历程18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A文化影响道德修养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向世界C色彩斑澜尊重差异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文化融合文化竞争力19一弹戏牡丹/ 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 /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

10、 /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香这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纽带 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A BC D20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12009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是中俄双方继互办“国家年”之后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又一件大事。中俄要实现共赢,

11、应该()A平等交流、和睦相处,认同外来文化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汲取外来文化C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D取长补短、积极创新,弘扬传统文化22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23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 ( )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我

12、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别A BC D24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有56根民族团结柱。在民族团结柱的每根柱子上都精心雕刻出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他们的舞姿、乐器和盛装最具民族代表性,一眼望去,人们便可辨知这是哪个民族。这表明()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民族节日是识别不同民族的唯一标志2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C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D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26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27有首感人的诗歌写到:“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中华民族无边的大爱”。下列成语中最能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是()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C勤能补拙,勇冠三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