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考试题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2818751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列地球略图,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a B.b C.c D.d 2. 关于地球公转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地方时 B.四季更替 C.五带划分 D.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题。 3.四图中表示夏至日晨线分布状况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4.图甲中,与B地相比,A地随地球自转的速度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C.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D. 角速度较小,线速度相等5.

2、图乙中点的时刻为 ()A. 0时B. 6时C. 12时D. 18时下图为“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完成 68题。6.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地球公转速度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 B. C. D. 7.甲图M点的纬度是 ()A. 0B. 30C. 45D. 608.乙图N点的月份是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智利西北部海域发生8.0级地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地震发生时,地球在

3、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靠近下图中的() A. B. C. D. 10.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正逐渐发生的变化为()A. 变零B. 变快C. 变慢D. 保持不变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B.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34C. 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与温带的范围成正比D. 黄赤交角的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12.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 地球上的生物将消失C. 无大气环流现象D.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13.若其他条件不变,而黄赤交角变为24时,则 ()A. 北极圈以北范围

4、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B. 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扩大C. 热带范围缩小D. 温带范围扩大14.如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下图是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的该校春分日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15.该校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A28 B62 C90 D016.该校所在地的地理纬度是()A28N B32N C52N D18N17. 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 B.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5、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18. 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是冷性气流 D.是盛行西风 19. 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20. 以下气压带中不是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是()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A. B. C. D. 21.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图中气压带代表(

6、)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2. 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A.赤道低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 23.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4. 形成大气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是()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势高低不同 A. B. C. D. 25. 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不同 B.太阳辐射不同 C.下垫面状

7、况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 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以下两题。26.甲地位于()A 北半球中纬度 B 南半球高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北半球低纬度27. 甲地终年受该风带影响,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甲地的气候类型为()A B C D 28. 关于中纬西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北半球为西南风 南半球为西南风 在中纬西风影响下降水较少 中纬西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A. B. C. D. 下图两区域季风环流典型,据此完成下题。29、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A冬季降水量都较多 B夏季有梅雨和伏旱C气温年较差都较大 D冬季盛行风向相同30影响、两

8、地气候共同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和洋流性质B盛行风向和下垫面状况C距海远近和纬度高低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风带季节移动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这一天的节气为_。(1分)(2)该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2分)(3)图中AB是_(晨、昏)线。(1分)(4)图中E地的昼长为_小时(2分);F地的昼长为_小时(2分),地方时_时日落。(2分)(5)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1分)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2分)(6)A、B、C、D、E、F中位于热带的是_(1分)32.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及A位置极点上空俯视放大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

9、3分) (1)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则乙图为 (南、北)极点上空俯视图(1分),指出乙图中的晨线是 (1分)。(2)该日,M地的昼长为 小时(2分),Q地日出地方时为 时(2分)。N地与M地昼长相差 小时(2分)。(3)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 (2分)。(4)P、Q、M、N四点角速度特点 (1分)(5)当地球公转从C到D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2分)。33.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回答问题。(13分)(1) A气压带名称_(1分),在A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气候特征_(2分)(2) D风带名称为_(1分);C气压带名称_(1分)。(

10、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对应的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填甲或乙)所示(1分),此时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_。(2分)(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2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_。(3分)高二地理试题答案BACCC BDCAC DABBB ABAAB DACAA ABCAB31答案(1)夏至(2)(2326N,0) (3)昏(4)12414(5)6634S90S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6)D、E 32答案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由此可判断出PM为晨线、NM为昏线。(2)M

11、地在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昼长为24小时。Q地位于晨线上,M为夜半球的分界线,地方时为0点,故Q所在经线此时地方时为3点,所以日出时间为3时,日落时刻为21时,故昼长为18小时。N地位于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与M地昼长相差12小时。(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分界线上,读图可知为0经线。综上所述,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5S,0)。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即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地球自转角速度除两极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故P、Q、M、N四点角速度都相等。温带位于极圈和回归线之间,故Q点符合。(5)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即冬至日,顺着地球公转的方向,可知D为秋分,C为夏至日。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为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慢为远日点(7月初)当地球公转从C到D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为先变慢后变快。33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全年高温多雨。(4分)(2)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8分)(3)甲西北季风(或偏北风)(4分)(4)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寒冷干燥(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