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诗海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考试题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2818747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诗海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诗海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诗海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诗海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诗海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诗海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考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 (24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A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 B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C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 D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

2、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A B C D3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C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D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4对下面一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国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保障个人

3、的发展。但是当国家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当个人沦为它的工具和意志方面的弱方,于是所有各种细微的价值就全丧失了。石头必须破碎开以便让植物生长,土壤必须先疏松开才能使植物果实累累,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A国家和社会对个人造成束缚。B要个人发展就不能接受社会和国家的管理。C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D在强大的国家和社会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容易被弱化。5.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房的一项是( )A.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B.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C.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D. 斗酒纵观廿一

4、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禹,汤被之矣 被:蒙受,遭受 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道:治理C越国以鄙远 鄙:边远的地方 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幸:希望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舍相如广成传 宁许以负秦曲A和不同, 和相同 B和相同, 和不同C和相同, 和相同 D和不同, 和不同8.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狱:监狱 B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 C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荐:推荐 D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相:辅佐君王的大臣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

5、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赠张别驾序归有光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署其事。未逾月,新令且至,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噫!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人,无亲知之素。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侯为人慈爱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故不逾月,而县之士民,无不爱且慕焉。

6、嗟夫!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虽骈死敲扑之下,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不能绝也。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夫二百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虽在倥偬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且日钩取疑似之

7、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哉?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薄者,亦莫如侯。余故乐为道之云。侯名牧,辛丑进士,山阴人。(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一,有删改)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来署其事 署:代理B侯为人慈爱恺悌 恺:和顺C且日钩取疑似之人 钩:牵连D无亲知之素 素:旧交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侯在昆山任上深得民心,离任之际,归有光和朋友们特地在玉山之南邀请他聚饮,席间所有人无不为张

8、侯的离任而伤感。B昆山百姓耕种努力,认真完税,勤心侍奉皇帝派来的官员,对于官员的恶行也都隐忍且无任何发泄之举。C归有光认为,现在的有些无良官员动不动就说地方民风浮薄丑恶,对地方仁孝忠厚的民风积淀视而不见,实在令人气愤。D张侯治理昆山虽然时间很短,但百姓爱戴仰慕,归有光认为张侯深深了解昆山民风民俗并不浮薄。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6分) (2)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4分) 12文中张侯应对倭寇不肯因循“旧弊”?请简要概括“旧弊”有哪些。(4分) 三、

9、 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对 酒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注】 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裁:写诗13. 请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_14. 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6分)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2)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3)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逍遥游)(5) ,秋

10、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6) ,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7)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8)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蒲香永远流传七色槿 兜兜他爹带着兜兜从安徽老家一路讨要来到小蒲河村的那天,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村里的贫协主任到镇上开会正好看见,就把爷俩带回村里,让他们在饲养处边上废弃的铁匠棚里住下了。 再后来改革开放,兜兜去了南方,一时间跟小蒲河村失去了联系。十来年后,没有消息的兜兜又回到了村里,大婶们叫他搬到村外河边上的机井房去住。沿路上看热闹的大婶们亲 热地跟他打着招呼。走到村东头

11、,狗剩他爹在家门口叫住了他,抱出来几棵白菜给他装在车上。 第二天清晨,当房顶的烟囱第一次冒出炊烟的时候,兜兜和媳妇跑出屋外观看,高兴得像两个孩子似的。小蒲河满槽的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卵石和草地,两岸边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出了黄绿色的嫩芽。太阳还没有露脸,远处的杨树林子后面喷射出耀眼的霞光,河水被早霞映成了粉红色。一群鸟儿在河边觅食,听到他俩的欢笑声,它们 像喊齐了号令似的扑啦啦飞起来,随即调转方向向东飞去,在霞光中由灰褐色变成粉红。 小屋的门前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每到集日,兜兜会带着他做出来的物件往蒲河桥那边的集市去卖,平日里也会在河堤上的柳树下摆上几个。这让村人们有些不是滋味,村街上闲唠嗑的人们就有了新的话题。 有人说:“他一个祖传逃荒要饭的也想发财?祖坟上没那根蒿子。” 有人说:“没良心的兜兜,跑回来空手套白狼赚咱们的钱来了,当年青黄不接时候他爷俩来咱村,我可是给舀了两瓢苞米的,算是喂了狼啦。” 接下来的几天,先是兜兜家摆在柳树下的水壶丟了一个,第二天又丟了两个簸箕。兜兜 媳妇不敢在河堤上摆摊了,她把东西都搬回到屋里。接下来兜兜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是镇上工商所的,要兜兜拿出营业执照。 那天夜里,睡在温热的火炕上,兜兜跟他媳妇闲说话,兜兜说:“从我爹那辈起,我们就把小蒲河当成老家了,安徽的老家倒没怎么挂在心里。出去那几年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