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课时文化的断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必修3.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8741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课时文化的断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课时文化的断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课时文化的断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课时文化的断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课时文化的断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课时 文化的断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2010试题调研)2009年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C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它具有相对稳定性解析: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故应选A;B、C、D三项都是对传统习俗的正确理解。答案:A2(2009广东理基,59)人们一提到中国,就想起长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这表明长城、金字塔()A是落后文化的象征B是民族历史文化成

2、就的重要标志C只具有建筑文化意义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解析:文化遗址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选B项。答案:B3(2009山东文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A B C D解析:中的“天地与我并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表明包括人在内的“万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符合题意。中内容是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讲述了德与才的关系。所以与题目要求不相符合。答案:D4(苏北四市联

3、考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表演中,三次出现了醒目的“和”字。“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明传统文化()A源远流长,可以全盘继承B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C内容博大精深、一成不变D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起来的先进思想解析:“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呈现,既是其基本特征得以保留的体现,又是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的彰显,答案为B;A、D均未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C错在“一成不变”。答案:B5(2009广东单科,18)“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

4、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从古到今中华民族都倡导讲求“诚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和稳定性。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6(东北育才学校模拟)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谁也无法改变;两岸同胞亲情相通,谁也无法割断;两岸同胞渴望交流的心愿,谁也无法阻挡;两岸关系迈向和平发展的势头,谁也无法逆转。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直接“三通”正式启动,两岸同胞期待已久的梦想终于实现。这说明()A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终于实现D传统文化是促进统一的决定因素解析: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B项正确。A、C、D

5、三项观点错误。答案:B7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解析:温总理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现在的官员,体现了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选C。答案:C8(南通一调)“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线,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网络祭祖等新方式,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一股文明新风。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A批判继承,发展创新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C古

6、为今用,洋为中用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解析:材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批判创新,分析题干即可得出A的结论。答案:A9.第五届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于2009年10月8日至9日在山东省广饶县隆重举行。本届文化节以“弘扬孙子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孙子文化和谐发展”为主题,向中外友人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孙子文化。这表明()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统一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解析: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可以为我所用,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故A、

7、B错误。C错在“走向统一”。应选D。答案:D10(温州二测)“拦街福”是温州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今年的“拦街福”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传统“拦街福”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A B C D解析:观点是错误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科学技术。本题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题意是无关的。排除后选。答案:D11(2009山东文综)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

8、行全面的抢救和整理。这说明()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自治区文化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A B C D解析:自治区政府大力加强对格萨尔王传的抢救和整理工作,说明政府履行了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保护了民族文化遗产。符合题意。中表述错误;中内容与材料没有关系,均应舍弃。答案:A12(2009江苏单科)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A

9、 B C D解析:京剧进课堂的依据,一是京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二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符合上述要求。文化发展的源泉是实践,错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是健康有益的,其中的糟粕却不是,错误。答案:B13(山东日照质检)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红楼梦等经典名著被艺术家以新的形式重新演绎,获得广泛好评。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表明()A必须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B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C必须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创新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解析:注意题干中“以新的形式重新演绎”,D项

10、正确,A、B、C三项观点均错误。答案:D14(2009广东单科)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解析:博客、BBS都是文化传播的方式。材料表明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故选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15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北京会见香港“薪火相传”国民教育活动系列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时指出,由香港特区政府推动成立的“薪火相传”国民教育活动系列委员会,是香港回归以来在校学生国民教育的重要突破,标志着香港青少年学生国民教育踏入了新的里程

11、。“薪火相传”国民教育活动在文化继承中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些特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A它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B它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特定功能C它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准确的科学信息D它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解析: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传道、授业、解惑”是发挥其特定功能的途径。答案:A二、非选择题16“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网络祭祖等新方式,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一股文明新风。(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12、解析:第(1)问涉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第(2)问关于“怎样看待”,主要从传统节日的地位和作用表明为什么要重视传统节日,同时,表明如何(怎样做)更好地对待传统节日。答案:(1)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人们通过清明祭祖来表达对先人的尊重与怀念。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其蕴涵的文化精华的内容,不断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

13、容,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17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提出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这件“看起来很美”的事,却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焦点之一就是京剧究竟该不该进课堂?有人认为,京剧虽是国粹,但高雅深奥,程式古板,且精芜并存,不适宜孩子学习。也有人对传统戏剧只是京剧进课堂提出质疑。请回答:你赞同京剧进课堂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你的理由。解析:赞同与不赞同都可,本题有一定开放性,关键要说明依据。答案:(1)赞同与不赞同都可。赞同的理由: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京剧进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京剧进课堂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京剧进课堂是发挥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不赞同的理由:传统文化要顺应时代变迁,不断创新。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守旧主义”是不可取的。对待传统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京剧作为传统戏剧精芜并存,进课堂对缺乏辨识能力的少年儿童并不合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只让京剧进课堂,不利于传统戏剧的百花齐放,共同繁荣。7专心 爱心 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