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期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毒理学试题(A)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8730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期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毒理学试题(A)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疗药品管理)期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毒理学试题(A)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疗药品管理)期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毒理学试题(A)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疗药品管理)期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毒理学试题(A)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疗药品管理)期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毒理学试题(A)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期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毒理学试题(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期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毒理学试题(A)(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2期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毒理学试题(A)一、单选题(20题,每题1分 共计20分)1、特异质反应:A、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B、是一类免疫反应 C、是用药者先天性遗传异常引起的 D、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E、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2、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有:A、非共价键结合B、氢键吸引C、电子转移D、共价键结合E、以上全是3、下列分子中,哪些通常不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A、ATPB、脂质C、核酸D、蛋白质E、DNA4、关于药物,不正确的描述是:A、药物剂量过大,会发生毒性反应B、蓄积过多,也会发生毒性反应C、新药上市前需要做临床前研究D、新药上市前需要做临床研究E、获取新药生产上市证书后,就

2、是绝对安全的。5、药物引起的氧化溶血常见情况不包括:A、服用“氧化性”药物如非那西汀B、出现异常血红蛋白MC、出现异常血红蛋白HD、服用氰化物和硫化氢E、有G-6-PD缺乏的个体,应用伯氨喹等药物6、药物引起自身免疫的典型疾病是:A、药物源性狼疮 B、哮喘 C、过敏性皮炎 D、荨麻疹E、溶血性贫血7、同化类激素损伤肝脏血管引起:A、脂肪肝B、肝肿瘤C、胆汁淤积D、肝紫癜E、肝硬化8、大鼠长期致癌试验的实验期限通常为: A、3个月 B、半年C、1年 D、2年 E、3年9、通常认为不致畸时的指数为: A、100 B、50C、10 D、10-100 E、以上都不对10、体细胞突变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3、A、传给下一代B、细胞死亡C、隐性改变 D、癌症 E、显性改变11、常见的肾毒性药物不包括:A、对乙酰氨基酚 B、头孢噻吩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E、妥布霉素12、 容易引起肺泡巨噬细胞和肺泡II型细胞磷质代谢障碍的药物是:A、胺碘酮B、博来霉素C、呋喃妥因D、马利兰E、利多卡因13、以下引起药物性哮喘的药物致病机制叙述错误的是:A、对花生四烯酸环氧酶通路抑制B、特异性抗体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C、受体激动剂D、对咽喉、气管的直接刺激E、对呼吸道平滑肌上迷走神经张力的直接影响14、氯丙嗪引起溢乳-闭经综合症的机制是: A、催乳素分泌减少B、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乙酰胆碱受体C、阻断结节-漏斗

4、通路的多巴胺受体D、激动结节-漏斗通路的乙酰胆碱受体E、激动结节-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体15、利血平引起精神抑郁的机制是: A、阻断中枢神经的肾上腺素受体B、阻断中枢神经的肾上腺素受体C、激动中枢神经的肾上腺素受体D、使中枢神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中的神经递质耗竭E、激动中枢神经的肾上腺素受体16、异烟肼常可引起中毒性精神病,可服用下列药物中的哪种进行防治:A、维生素B2B、维生素B6C、维生素C D、维生素EE、以上都不是17、首次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可能出现:A、砜综合征 B、超敏反应综合征C、氨苯砜综合征 D、红人综合征E、DRESS综合征18、皮质类固醇全身使用可导致的最常见眼毒性作用是

5、:A、角膜着色 B、变态反应C、白内障 D、青光眼E、视神经萎缩19、吗啡药物依赖性的特征是:A、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身体依赖性B、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C、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D、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E、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20、下面哪组中药所含有的毒性成份为生物碱类:A、乌头碱、马钱子B、苦杏仁、桃仁C、万年青、夹竹桃D、巴豆、大黄E、砒霜、雄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慢性毒性一般多损害肝、肾、骨髓和 等。2、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有 、 和 。3、一般药理学是对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外进行的广泛药理学研究,包括 有 和 。4、化学致癌的阶段学说认为,化学致癌是一个多阶段过

6、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先后次序为: 、 、 。5、基因突变包括 和移码突变。6、非甾体抗炎药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使用 年以上,则可导致不可逆的肾毒性,称为 。7、 内分泌器官对药物损害作用的敏感性最强的是 。8、 和氯丙嗪等通过全身性给药引起的眼毒性作用主要靶点在角膜和视网膜。9、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奖赏效应产生的神经解剖基础,其中 有 和 是最重要的两个核团。10、肝损伤的类型除肝坏死和血管损伤外,还有 、 、 等。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终毒物2、可逆性毒性反应3、质反应4、安全范围5、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6、急性毒性试验7、致畸性8、返死式神经病9、药物的光敏反应1

7、0、药物依赖性四、问答题( 共40分)1、什么是药物的毒性作用?分为几种?(5分)2、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有哪些局限性?新药获证上市后仍需注意什么?(5分)3、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区域3的原因是什么?(5分)4、药物可能在哪些组织储存?并各举一个已知的代表药物或毒物。(5分)5、简述新药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意义?(5分)6、试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肾毒性的特点和机制如何?(5分)7、药物的神经系统毒性损伤的类型有哪些?(5分)8、试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钙超负荷造成的细胞损伤有哪些?(5分) 答案一、 单选题(20题,每题1分 共计20分)CEAED ADDCD DACCD BD

8、CE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内分泌2、组织坏死、纤维症、致癌3、次要药效学、安全药理学4、始动、加强、渐进5、点突变6、3、镇痛剂肾病7、肾上腺8、氯喹9、腹侧被盖区、伏隔核10、脂肪肝、胆汁淤积、肝硬化、肿瘤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终毒物:与内源性靶分子(如受体、酶、DNA、大分子蛋白、脂质)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2、可逆性毒性反应:有些药物的毒性作用,在停药或减量后可逐渐减轻消失,称其为可逆性毒性反应。3、质反应: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等表示、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4、安全范围:ED99LD1(或ED95LD5)之间的距离

9、,称为安全范围。5、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基于生理特征的模型,可用以表示组织中药物的浓度。6、急性毒性试验:指机体一日内一次或多次接触药物产生的毒性反应。7、致畸性:胚胎在器官发生期给与某种药物后,引起的永久性结构或功能畸形。8、返死式神经病:有机磷酸酯引起的迟发性神经毒性,表现为选择性损害轴突和树突,病变自神经纤维远端开始,沿轴突向近端发展波及细胞体,形成所谓的返死式神经病。9、药物的光敏反应:它是用药后,机体暴露于阳光中,皮肤因光线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两大类。前者是一种非免疫性反应;后者是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人。10、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是指反复

10、使用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引起的人体对于药品在心理上或生理上的一种依赖状态,表现为一种强迫性或非强迫性的用药行为和其它反应。四、问答题( 共40分)1、什么是药物的毒性作用?分为几种?(5分)答: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出现的危害性反应(2分);变态反应(0.5)、毒性反应(0.5)、致癌性(0.5)、生殖和发育毒性(0.5)、致突变与遗传毒性(0.5)、特异质反应(0.5)。2、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有哪些局限性?新药获证上市后仍需注意什么?(5分)答:局限性:种属差异(1),实验动物有限(1),实验动物和病人健康状态不同(1),评价指标及研究方法尚不能满足需要(1);应注意

11、的问题:动物试验没有观察到的毒性应有可能出现,仍应密切关注药物的双重性。(1)3、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区域3的原因是什么?(5分)答:肝小叶分区(1)、区域三P450高(2)、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生物转化(1)、毒性产物为N-乙酰对苯醌亚胺(1)。4、药物可能在哪些组织储存?并各举一个已知的代表药物或毒物。(5分)答:血浆蛋白、 苯巴比妥(1);肝和肾、金属离子(2);脂肪组织、硫喷妥钠(1); 骨、四环素(1)。5、简述新药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意义。(5分)答:(1)发现中毒剂量(1)(2)发现毒性反应(1)(3)确定安全剂量范围(1)(4)寻找毒性靶器官(1)(5)判断毒性可逆

12、性(1)6、试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肾毒性的特点和机制如何?(5分)答:特点:伴有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增加的非无尿性肾功能衰竭(1)。发生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1)。中毒初期表现为尿浓缩困难而多尿(1),随后出现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可发生氮血症及无尿等(1)。机制:中毒初期的机制可能与髓袢升支粗段氯离子转运机制有关(1)。7、药物的神经系统毒性损伤的类型有哪些?(5分)答:根据毒性作用发生在神经组织的不同部位(0.5),可分为神经元损害(0.5)、轴索损害(0.5)、髓鞘损害(0.5)和影响神经递质功能(0.5);按照损害部位和功能障碍(0.5)可分为脑损害和精神异常(0.5)、脑神经损害(0.5)、脊髓损害(0.5)、神经肌肉损害(0.5)等。8、试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钙超负荷造成的细胞损伤有哪些?(5分) 答:(1)干扰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代谢障碍、ATP合成减少(1);(2)激活磷脂酶,膜磷脂水解,细胞膜和细胞器受损(1);(3)通过Na+/Ca2+交换,形成一过性离子流,引起心律失常(1);(4)促进氧自由基生成而损害心肌(1);(5)促使肌原纤维挛缩、断裂,细胞骨架破坏(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