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二节货币.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8715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二节货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二节货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二节货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二节货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复习高一第一课第二节货币.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政治复习 高一第一课 第二节 货币高考总结与预测考点展示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考题归纳试 卷试 题 内 容考 点2005年北京春考文综卷第26题信用卡的职能和作用货币的职能2004年江苏卷第9、16题钢笔的价格和物价上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2001年春季高考第22 题决定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货币发行规律总结预测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出,高考对于本节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上,且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其用意在于让学生关注我国经济运行的态势,并能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我国继1996年多次

2、降息以来,第一次提高存贷款利息率,表明我国的经济形势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某些变化,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考查也会相应调整。另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这一考点也与以后消费问题、国家的宏观调控方式等知识有密切关系,须综合考虑。直击高考考点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考点讲解1货币的产生 从货币的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表示为:商品商品 此时,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表现出来,商品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在这一阶段,只有两种商品的所有者恰好需要对方的东西,两种商品交换才能成功。扩大的物物交换。表示为: 商品 商品 商品 商品. 这一阶段, 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等多

3、种商品表现出来,“多”体现“一”是基本特点。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表示为: 商品 商品 商品 商品 商品 . 货币的出现。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货币便产生了。表示为: 商品 商品 商品 商品 .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从货币的产生看,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生产关系。3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等阶段,以后通过信用卡过渡,又将迎来电子货币时代。前车之鉴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只是从现象上观察现实生活问题,对货币、金钱存在一些不正确、不全面的认识。这一方面受其思维方法

4、的影响,另一方面说明他们没有从理论上真正弄清货币和货币与商品相交换的本质。因此,学好本考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二货币的职能考点讲解1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为尺度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就叫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或想象的货币)。流通手段是指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种职能又叫做购买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为商品流通,用

5、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可以用货币符号代替)。2货币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即把货币作为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工资等就是支付手段的职能。世界货币。即在世界市场上货币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考点例题 (1995年全国卷)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价值尺度时,货币是。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象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命题目的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理解。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选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这时的货币只要用观念中的货币(想象的货

6、币)来表示就可以了,故答案应选B,而排除C。货币作为商品,其价值也是随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A项不能入选。价值符号是指代替金银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符号,价值符号概念只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使用,故排除D。前车之鉴上面的例题虽然是1995年的一道高考题,但现在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许多考生只记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用观念的货币就可以了”,而不知“想象的货币”也就是“观念上的货币”,因而不敢选B。另外,许多考生错选了D,表明他们没有将“观念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区分开来。此题对于考生的启示是,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不能拘泥于形式,而必须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变通。三纸币的产生

7、和发展考点讲解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只能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货币符号。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合法货币。2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纸币的票面价值是金属货币价值的代表,并不代表制造它的价值。纸币没有价值,因而不能作为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它只代表金属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3纸币的发行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待售商品的数量;第二,商品的价格水平;第三,货币的流通速度。其中,待售

8、商品的数量与商品价格的统一就是待售商品价格的总额。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的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考点例题 (1994年全国卷)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 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B纸币的面值(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C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D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命题目的此题考查纸币及其发行量的知识。重在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答案解析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而一定时期内纸币的发行量、

9、面值大小及每种面值纸币的发行量都可以由国家在遵循货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上决定,故答案应选A、B、C。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面值,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因为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故排除D项。部分学生漏选A,因为忽略了“在一定时期”;多选D,由于不理解纸币是“货币符号”,其购买力的大小取决于货币流通规律。参考答案为A、B、C。前车之鉴从以往的考试情况看,许多的考生往往将货币的本质和纸币的本质、货币符号和观念的货币混为一谈。实事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的本质才是货币符号。货币是商品,有价值;而纸币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观念

10、的货币”是指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也不需要货币符号,只需要想象的货币就可以了。四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考点讲解1通货膨胀 含义: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原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危害:第一,由于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2通货紧缩 含义:通货紧缩一般是指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一种经济现象。 原因: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是主要原因;第二,货币供应量增长

11、乏力;第三,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 危害:第一,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引起生产下降、企业利润降低、生产投资减少;第二,强化居民“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第三,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第四,导致社会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考点例题 (2004年江苏卷)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 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 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 B C D命题目的 本试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外在表现的掌握情况。答案解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国家发行的纸币大超过了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物价的上涨,故是正

12、确的。社会上出现抢购风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物价的波动,商品的紧俏,以及其它的社会心理因素都会引抢购风潮的出现,而不一定是由通胀造成的,故不成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通货膨胀没有直接的关系,故不正确。正确选项为A。前车之鉴从以往的考试情况来看,许多考生对于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关系理解有误。认为通胀一定会引发物价上涨,反之,物价上涨也一定是发生了通货膨胀。实事上,物价的上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除通货膨胀外,供求关系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货币自身价值的变化,都会影响物价。因此,通胀一定会引发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却不一定发生了通货膨胀。考点链接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这一考

13、点通过分析货币的本质,要求人们明确,在日常生活中,用货币购买商品在表面上看是物与物的交换,实质上是人们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本考点的内容也与哲学部分“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的内容有联系。2“货币的职能”一考点与后面纸币的作用、外汇的含义等内容有内在联系。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考点与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人民币等知识存在内在联系。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一考点介绍的是经济生活中两种不同的经济状况,其产生的原因不同,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也不相同,要求用不同的措施加以调节。因此本考点与“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的作用”等知识有内在联系。也可以

14、用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分析我国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的原因。全脑思维训练基础知识训练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一则广告,“3980,奔四电脑抱回家!”说的是某品牌的电脑售价3980元。这里的3980元 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表现仅是观念的货币而不是现实的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不具有一般等价物职能 A B C D2世界各国在印刷本国货币符号纸币时,都规定了纸币的名称、式样以及面值,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这说明 A纸币的面值和实际购买力不是主观想象的,是由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的B纸币是国家定期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不可能事先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