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学法指导不分本.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8703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复习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学法指导不分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政治复习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学法指导不分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复习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学法指导不分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复习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学法指导不分本.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政治复习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http:/www.DearEDU.com江苏 孙宏碧一、审题时经常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所谓审题,就是指“审准题目要求”,也就是对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要有一个明确的、准确无误的把握。在政治学科中,出现审题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粗心大意。由于题干中的限制条件比较多,学生容易顾此失彼。如江苏省2005年高考政治试题单项选择题的第9题:我国每个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全部由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中_的基本原则。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各民族共同繁荣D. 民族区域自治由于没有看清我国

2、处理民族关系中的“基本原则”这一限制,许多学生都误选了D项,混淆了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 理不清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因题干限制条件中有容易被混淆的概念,若审查不仔细,就很容易造成疏忽。如江苏省2005年高考政治试题单项选择题的第12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题涉及到矛盾、新事物、旧事物、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质变等多个概念和原理,如不认真审题,就很难选出正确答案。 3. 找不出题干中的干扰项。在题干材料给出的已知条件中,有一些要求比较隐蔽,粗心的学生在注意了比较明显的限制条

3、件时,往往会忽视那些隐藏着的“陷阱”。如江苏省2005年高考政治试题不定项选择题的第30题:2005年我国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将A.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B.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C. 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D. 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这一题的题干表面上看包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意义,实际上就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意义,其他的条件只是陷阱。 4. 缺乏逆向思维能力。将题干设计的否定形式错看成肯定形式,这是在考试或练习时经常出现的错误。二、在训练中培养审题能力一是要

4、看清题目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第一项审题能力就是阅读和理解题目的能力,阅读是指题目中的文字材料和画面等首先要能顺利地阅读下来。能从字面和画面的表层涵义等理解题干的大概要求。在顺利流畅地阅读题目的前提条件下,能够初步分清题干中的材料哪个是已知条件,哪个是要求的条件。阅读中要细心,边读边理解。对于题目给出的要求可以用笔划出来,反复思考,为下一步认真分析提供感性认识。对于题目给出的条件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一般,文科的题目要求有三类,一是要求你回答是什么,二是要求你回答为什么,三是要求你回答怎么样和如何做。在做题时一定要弄清题目是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比如做选择题,就要看清题目是要求选正

5、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选单项还是多项;简答题是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的;辨析题要求我们辨析什么问题;说明题更要弄清要说明的对象。这些题目的要求,做题前一定要看清楚。在看清楚大项题目的要求后,还要看清每个小题目本身的要求,看清要求回答的内容。有一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有一道简答题,要求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去说明“我们国家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方针的正确性”。这是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可有许多同学没有看清题意要求,就用唯物论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去分析。而题目要求的是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去分析,由于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做,结果很简单的题却失了分。如江苏省2005年高考政治试题论述题的第38题,题目要求根据材料

6、:(1)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2)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我国在水电开发中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问要求从唯物论和认识论两个角度去回答,可有的学生只从唯物论的角度去回答,或只从认识论的角度去回答,而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回答。都出现了漏答和少答的现象。二是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无论是什么题型,都有很明确的已知条件,这是我们做题的依据,我们在做题前,一定要找出这些已知的条件,这样才能正确做题。这在材料题或图表试题中更要注意。如有一年全国政治高考试题中有一道不定项选择题,题干是:某省要求干部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上下工夫。他们提出,只有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勤政廉政,才能促使

7、经济“中心”升位,兴省兴国。这一要求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从题干上看,这一题的已知条件有三个,一是要求干部脚踏实地;二是工作“重心”下移和经济“中心”升位;三是蕴涵的哲学道理。这就不难看出第一个已知条件是要求我们想到从实际出发。第二个条件是要求我们想到矛盾的转化。而题目的要求是用哲学原理回答,那我们就既要考虑唯物论原理,也要考虑辩证法原理。当我们找出了题目的已知条件时,再利用这些已知的条件去做题,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也不会在做不定项选择题时出现多选或漏选的现象。做问答题时也就不会出现答错的现象。三是要找准关键词。政治学科试题的材料比较多,有些同学一拿到题目,还没有看清题意就匆匆做题,这是很不好的习

8、惯。做题前一定要找出题干的关键词和中心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2004年江苏高考政治卷单项选择题的第19题的题干:“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体现矛盾双方”这一题,只要抓住关键词“矛盾双方”,就不难选出“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正确选项。再如:只有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勤政廉政,才能促使经济“中心”升位,兴省兴国。这一要求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这一题中,关键词就是“脚踏实地”和“中心”升位。只有抓住了关键词,才能找到答题的重点。四是要明确题目所要求的范围。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要求范围,做题时要按题目的要求范围去答题,不要什么都往上答。现在文科的学生在答题时有一个很不好的倾向,就是觉得答的内容越多越好,害怕少答了被扣分,其实这是错误的。答题一定要精练、准确,紧扣题目,突出重点。一般的题目都要求在一定的范围内答题。如高考政治试题,都会明确规定要用经济学原理,还是用哲学、政治学原理去答题。就是在某个学科中也都明确提出答题的范围,不要画蛇添足。高考是限时考试,既考答题的准确度又考答题的速度,要求既快又准。超过题目要求的范围去答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可能把该答好的要点没有答好。用心 爱心 专心 119号编辑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