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学案与评测选修4.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8568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学案与评测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学案与评测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学案与评测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学案与评测选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学案与评测选修4.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考纲聚焦1. 概念、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2. 判断及其分类4-34-43. 推理及其分类4. 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5.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要求6. 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知识网络考点激活考点一 概念、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1. 概念(1)概念的含义: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2)概念的特征: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3)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在不同场合,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2. 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

2、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3. 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考点二 判断及其分类1. 判断(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判断的基本特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一是否定。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任何一个判断,不是真的就是假的。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3)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首先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认识不正确,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

3、构成判断。此外,在概念的搭配方面、在判断的联结方面也需恰当,否则,就会产生判断不当的毛病。2. 判断的分类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考点三 推理及其分类1. 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就是推理。推理所依据的已有判断称为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称为推理的结论。2. 推理的分类(1)依据一般与个别的认识关系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

4、结论,或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2)依据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要求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考点四 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1. 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是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作为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2. 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考点五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要求1.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

5、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2.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要求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一些;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面广些,特别要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事例;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考点六 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1. 类比推理的含义: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2. 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3. 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第一,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第二,作为类比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

6、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推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第三,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推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典例解析【例】据史料记载,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王安石时,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于是他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黄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知道后心里很不满意,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他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九月重阳这一天,苏东坡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

7、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结合材料回答:(1)从归纳推理的角度,说明苏东坡的续诗为什么会犯逻辑错误。(2)这个事例对我们进行不完全归纳推理有什么启示?解析:根据教材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特点可以看出,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结合材料可以看出苏东坡考察的对象范围有限,因此得出的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答案:(1)从归纳推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续诗存在着“轻率概括”的错误。“轻率概括”就是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2)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必须注意

8、三点: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广些;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不能犯“轻率概括”的错误。1. 据说,从前有个道士专给人算命,算得十分灵验。一天有三个要进京赴考的考生到道士那里,想问问三人当中谁能考中,但是道士闭着眼朝他们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考生们不知其意,请求道士说明。道士说道:“此乃天机,不可明言。”等考生们走后,小道童好奇地走过来问道:“师父,他们三人到底有几个得中?”道士说:“中几个都说到了。”道童问:“你这是什么意思?”道士说:“一个中,那就是这一个指头;中了两个,那这个指头就是指一个不中;三个都中,那这个指头就是

9、指一齐中;要是三个都不中,这个指头就是指一齐都不中。”(1)请你从形式逻辑方面戳穿这位道士骗人的伎俩。(2)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有哪些?违反这些规律所犯的逻辑错误各是什么?2. 高二学生甲和乙争论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的问题。“你说,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甲问。乙说:“辩证法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宇宙观。形而上学嘛,当然也就是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宇宙观。”甲说:“我不同意这个说法,用形而上学说明辩证法,又用辩证法说明形而上学,这算什么回答呢?”从给概念下定义的角度看,用形而上学说明辩证法,又用辩证法说明形而上学是否合逻辑?为什么?3.“对称关系判断是关系判断,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简单

10、判断是复合判断的组成部分。”这里用什么方法明确“对称关系判断”这个概念?是否正确?4. “凡滞销商品都不是受消费者欢迎的商品,因为,没有一件质量差的商品不是滞销商品,而受消费者欢迎的商品都不是质量差的商品。”这个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1. 答案:(1)形式逻辑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这位道士故意违反了同一律,把“一”这个概念变换成几个不同含义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是故意运用偷换概念的手法来达到骗人的目的。(2)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有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违反不矛

11、盾律,思维就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违反同一律,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2. 答案:不合逻辑。正确地给概念下定义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是: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出现下定义的概念靠下定义的概念、下定义的概念又靠被下定义的概念去揭示和说明,出现“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乙所下的定义是一种“循环定义”,这使人们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概念中兜圈子,未能真正揭示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内涵,因而是不合逻辑的。3. 答案:前两句是用连续概括的方法明确“对称关系判断”这一概念,是正确的。而第三句作为概括是错误的,因为简单判断并非复合判断的组成部分,不是复合判断的种概念。4. 答案: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推理不正确。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