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修远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185439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沭阳修远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沭阳修远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沭阳修远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沭阳修远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沭阳修远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测试高二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繁多的哲学,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A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和 D意识对物质的正确反映2下列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二者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ABCD3. 爱因斯坦谈到发现相对论时承认,“

2、对于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况来说,特别是由于阅读了休谟和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这句话表明()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D具体科学对哲学的发展有推动作用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5.在医学界,“疼痛”虽不致命,但却被冠以“不死的癌症”,尤见其治愈难度。201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药学系教授王永祥带领的团队在实验中发现了镇痛“新靶点”,对肿瘤癌症、糖尿病等疼痛抑

3、制率达60-90%。科学家的发现再次证明(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世界的唯一本原是思维C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6.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气者,理之依也 物是观念的集合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A B C D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联系 C运动 D实践9. 下列观点正确反映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A.静即含动

4、,动不舍静 B.江河竞注而不流C.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10.2017年10月30日,我国吉林省松原市发生2.7级地震。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由此可知(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有些运动难以准确发现,认识是不断深化的A B C D11.象形性是汉字的独有特点,正如许慎所说:“书者,如也。”因为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书法艺术才有源头活水。这表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如实再现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12.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意

5、识是()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C社会实践的产物 D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3人的心灵和身体在不停地进行对话。如果人的心情愉快,常常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荷尔蒙。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4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描绘了宏伟蓝图。这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C.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D.真理是具体

6、的、有条件的15.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如图中漫画反映的观点()A 认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B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C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16.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有( )A B C D17.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在她的获奖感言中称:“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表明实践活动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1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央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从“计划生育”到“单独二孩”再到实

7、施“全面二孩”。这表明(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B C D19. 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布尔代数中,1+1=0。而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明( )A. 人的认识只能是近似正确的 B. 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20.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21.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

8、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臆造的联系真实的联系。ABCD22. 我们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其哲学依据是( )A.实事求是 B.事物总是变化多端的C.联系的多样性 D.整体与部分的统一23.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各国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材料表明( )A.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具体状态,建立新的联系C.部分的功能决定整体功能的发挥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必然引起质变24.

9、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是( )联系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A B C D 25.励志公式1.01365=37.8和0.99365=0.03,受到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解读为:每天进步一点点,穷酸一年变富帅;每天退步一点点,富美一年变挫矮。下列与这一公式蕴含哲理一致的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B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积跬步而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D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26纳米技术给医学、环保、国防等领域带来突破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对纳米技术可能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抱有严重担忧。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具有优点和缺点 B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

10、一C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D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27. 右图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真理 B.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反复实践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重点解决问题28.人总是需要睡眠的,但有人酣然入睡,亦有人寝不安席。酣睡者、不眠者都有其具体的原因。由此可见(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B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D意识对人具有激励作用29.汉字的简化,克服了繁体字的繁复与艰涩,更适宜书写和阅读。中华文明的进步,在于一种自觉的扬弃意识。“扬弃”是( )A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B

11、克服过时的消极内容,保留和培育积极因素的过程C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坚定态度D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些对“人”的认识依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矛盾观、运动观、物质观 B世界观、联系观、实践观C矛盾观、联系观、发展观 D世界观、实践观、发展观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为A,错误的为B。(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3正确的意识源于客观存在,错误的意

12、识源于人脑。3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35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3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3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38事物的相对静止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39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40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第41题8分,第42题10分,共18分)41. 材料一: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 材料二:

13、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中央从治理“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月饼盒子里的腐败”、“纸片上的腐败”一项项、一条条都是从细处抓起。 材料一说明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4分) 请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从细处抓起”的必要性。(4分)42“小康社会”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而提出的中等程度的现代化目标,其内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小康”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请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