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2818365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六中2020届高三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20.04.05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1. 孟子曾对“伊尹以割烹要汤”“孔子于卫主痈疽(人名),于齐主侍人瘠环(人名)”等说法进行分析考证,认为这都是谣传而非真实的历史,并列举相关

2、事例来说明这些传言不可靠。这说明A.孟子注重对史料的考证 B.光鲜的事迹才是真历史C.社会转型致使谣言盛行 D.礼乐制度已经走向崩溃2. 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人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A旨在抑制地方诸侯势力 B削弱了周王室统治力量C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 D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3. 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 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3、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4汉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监察官,变为常住性的巾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这一变化A扩大了刺史监察职权 B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C废止了郡国并存制度 D便于了刺史惩处贪官5. 宋代茶馆大多招雇“茶博士”主持日常营业管理。“茶博士”精通烹茶技艺,是城市中职业化、专业化的技术雇工,为市民阶层中有特色的人群之一这表明宋代A.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B.茶在市民生活中占主导C.雇工制发展和商业繁荣 D.市民生活观念发生改变6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 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 D江

4、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7. 王守仁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据此可知,王守仁倡导A.良知在修养中的主动性 B.用良知来支配人的行为C.对客观知识的学习 D.发明本心安身立命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这一主张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 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 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9. 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发出了改造国民性,再造新民的呼声。他所谓的新民人格便是近代意义上公民形象的雏形。梁启超的公民思想反映了当

5、时我国A.公民素质极高 B.民族危机深重C.民族工业迎来了黄金时期 D.普遍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10. 1907 年,河南中州凭心煤矿公司拟续招股本以扩大规模,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该地藩司(地方行政部门)以银“二十万,即入该公司,俾资经营”。由此推知,当时A政府借机抑制民营企业规模 B清政府仍恪守传统经济政策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步履艰难 D民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11. 1919 年全国注册工厂数统计表(单位:家)上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A.工业分布不合理 B.生产力水平落后C.帝国主义放松对华掠夺 D.南方地区交通条件优越12. 1913 年 11 月,民权报发表评论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

6、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这一评论折射出A传统政治模式被颠覆 B政治斗争空前激烈C政治民主化基本实现 D民主观念深入人心13. 抗战期间,共产党发动和武装民众形成的众多抗日根据地,不仅破坏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目的,而且钳制了近 60%的日本陆军军力。其中“百团大战”历时 3 个多月,毙伤日军 20645 人、伪军 5155 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极大震摄。这体现了中共抗战A.始终是抗日战场上的主力军 B.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C.是为了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D.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灭亡的步伐14. 1929 年 4 月,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

7、的创造和扩大,(是)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已转向农村 B毛泽东初步形成了新的革命思想C“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全党认同 D中国革命摆脱了苏联道路的束缚15. 下图是 1957 年的一幅漫画给工人叔叔阿姨去庆祝(画中字:“庆功队”“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该漫画反映了A.功劳只是工人阶级努力的结果 B.群众改变落后而貌的愿望强烈C.庆功队中出现了急躁冒进思想 D.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已宣告完成16下图是 1953 年的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这一作品反映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农民获得了平等选举权C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 D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17. 在讨论是否远征

8、西西里时,雅典政治家尼西阿斯从城邦整体考虑,劝阻公民大会出兵西西里。但在野心家亚西比德的蛊惑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却遭惨败。面对失败的教训,公民大会本应总结教训,但是却把责任完全推到当初赞成远征的将领身上。材料反映了雅典公民大会A.内部矛盾尖锐 B.滥用国家权力 C.维护贵族利益 D.缺乏理性分析18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规定,只有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所投票数达到六千以上,才能放逐该人,否则投票作废。这一规定A旨在避免执政者被放逐 B保证了公共权力的行使C削弱了贵族对决策的干预 D强化了公民大会的权威19.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

9、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A.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B.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C.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D.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20下图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商业危机的爆发 B传统商路被断绝 C美洲被发现开发 D商业革命的发生21. 有学者认为,随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中作用的发挥,加之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影响,布尔什维克党逐渐将这些战时的非常措施升华为建设社会主

10、义政策,这是对他们的严重束缚并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该学者旨在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 B.能够向社会主义过渡C.应该进行适时的调整 D.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22据统计,美国早期的总统很少使用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草案的“否决权”,而到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使用“否决权”的次数明显增加,罗斯福总统竞用过 631 次。这种变化说明A总统职权的滥用日益严重 B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C国家干预扩展到政治领域 D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软弱23. 1947 年 2 月,英国政府给美国国务院发了一份电报,声称:“从 4 月起,英国不能再承受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负担。”这实际上等于向美国说,英国

11、正准备撤离地中海,如果他们不去填补这个缺口,它就要被俄国人填补。据此可知A.英国挑唆是美苏关系破裂的根源 B.英国撤离地中海维护了地区和平C.美国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国的请求 D.希土危机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24. 20 世纪 90 年代,不仅世界各国的关税税率出现了持续下降,而且前东欧各国家也相继融入到全球贸易体系之中。这一现象表明A贸易保护主义被放弃 B关贸总协定显现成效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世界市场统一体形成第 3 页 共 4 页25.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 世纪亨利八世时期,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至尊法案、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教法案等重要法案,英国国教正式确立,建立起

12、“没有教皇的天主教国家”。政府总计封闭男女修道院 718 所,遣散僧侣修女 8000 余人,国王凭空获利 142 万英镑。修道院曾拥有的向英格兰、威尔士各教区举荐 2/5 的圣职候选人的权力也转归国王所有。礼拜堂和追思弥撒制度相继废除,遗赠物自然而然转归到了国王手中。公会兄弟会财产被没收,国王只给予公会成员一定的管理职责,没有所有权。摘编自贺瑞关于亨利八世时期的王权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 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13、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材料三 1931 年到 1945 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

14、助。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10 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甲午战争之后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10 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5 分)26.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把历史看作一门艺术,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看法,在中西古典史学中,史学被认为是一门叙事之学,属于艺术的一部分。19 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史学被纳入了科学的范围之内,史学匆匆告别了艺术的家庭,一头钻进了科学怀抱。人们坚信历史是一门 科学,是一门不

15、折不扣的科学,希望像研究自然界一样来研究人类行为。这样,当人们坚信“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的同时,有一些人又重新捡起了历史学也是一门艺术的话题。或者至少可以说,历史既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科学是求真的一面,艺术是求关的一面。摘编自王少卿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一个世纪的论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历史是一门艺术还是科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建立起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保险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并由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参与竞争,这一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尤其是在离退体职工占比差别很大的新老企业之间。为此,从 1984 年开始,江苏泰州、广东东莞和辽宁黑山等少数市县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