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部编版-1-古诗三首-(课件共3课时)【强烈推荐★】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2818358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1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部编版-1-古诗三首-(课件共3课时)【强烈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五下部编版-1-古诗三首-(课件共3课时)【强烈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五下部编版-1-古诗三首-(课件共3课时)【强烈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五下部编版-1-古诗三首-(课件共3课时)【强烈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五下部编版-1-古诗三首-(课件共3课时)【强烈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下部编版-1-古诗三首-(课件共3课时)【强烈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部编版-1-古诗三首-(课件共3课时)【强烈推荐★】(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中的儿童分别在做什么 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让我们走进古诗中去看一看吧 1古诗三首 语文五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 叫范成大 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 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的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 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 陆游 尤袤合称南宋 中兴四大诗人 创作背景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 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 在江南乡村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在这段时间 他写下 四时田园杂兴 这是一组大型的田园诗 共60首 宛如农村

2、生活的长幅画卷 夜 zh u y n g ng zh 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昼 耕 耘 供 品 稚 y 涟 漪 幼 初步感知 昼 书写指导 宽而扁 撇捺舒展 末笔横长 耘 书写指导 左部横画分布均匀 中横较短 捺变点 多音字 童孙未解供耕织 提供 g ng g ng zh u y n s ng xi o 昼 耘 桑 晓 识字方法 看图识字 字理识字 昼 会意字 旦 指 日出 尽 本指 尺寸度量到头 尽 与 旦 联合起来表示 从日出到日落的一段光阴 桑桑葚桑叶 词语解释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从事 靠近 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昼出 耘田 夜绩麻 村庄 儿女 各当家 童孙 未解 供

3、耕织 也傍 桑阴 学种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把古诗读正确 读流利 整体感知 如何理解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田家乡村 随兴而写的诗 解题 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x ng 诗歌大意 诗歌品读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除草 夜晚搓麻 各当家 写出了 村庄儿女 怎样的特点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童孙学种瓜 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最为简洁传神 也 表现孩子们不怕苦 不怕累 学 表现孩子们好学 爱劳动 可爱 围绕 耘田 绩麻 想象 农民们除了 耘田 绩麻 还要干些什么活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村庄儿女 白天耘田晚上绩麻各自当家 童孙

4、 不懂耕织傍树荫学种瓜 天真可爱热爱劳动聪明能干 勤劳 赞美 热爱 那些孩子们 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 却也不 他们从小 喜爱 于是 也傍桑阴学种瓜 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 那一本正经的样子 真是太有趣了 读完这两句诗后 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体会其中的乐趣 课后第2题 闲着 耳濡目染 劳动 学种瓜 古诗中乡村儿童的童年是不是很有趣呢 快来伴着音乐 带着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朗读指导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昼出 耘田 夜绩麻 村庄 儿女 各当家 童孙 未解 供耕织 也傍 桑阴 学种瓜 伴读音乐 主题概括 四时田园杂兴 描写了以及的情景 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 以及儿童的 乡村

5、农民男耕女织 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 勤劳 天真可爱 拓展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 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杨万里 字廷秀 号诚斋 南宋诗人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 且以此见长 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 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著有 诚斋集 等 他与范成大 陆游 尤袤合称南宋 中兴四大诗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 1179年 春 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 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 立春前一日 用土牛打春 以示迎春和劝农 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 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稚

6、子 金盆 脱晓冰 彩丝 穿取 当银钲 敲成 玉磬 穿林响 忽作 玻璃 碎地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把古诗读正确 读流利 整体感知 如何理解题目 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 幼小的孩子 提着冰块玩耍 解题 幼稚 天真的孩子以冰做玩具玩耍 晓 浇 烧 知晓 浇水 燃烧 词语解释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形状像钟 有长柄 一种打击乐器 形状像曲尺 一种天然玉石 也叫水玉 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陶醉了 边敲边舞 不亦乐乎 忽然 这声音戛然而止 传来了另一种声音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齐读古诗后两句 一起来看看吧 敲成 玉磬 穿林响 忽作 玻璃 碎地声 一种打击乐器 形状像曲尺 一种

7、天然玉石 也叫水玉 诗意 他轻轻敲打 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的响声 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 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冰块落地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声音 喜悦 惋惜 儿童自得其乐 体现喜爱 难点探究 古诗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孩子弄冰的场景的 寒天 弄冰 童心炽热 金 盆 彩 丝穿 银 冰 是用 金盆 脱出的 银钲 圆形 有 玉磬穿林响 的高亢 忽又转作 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读出儿童的失望 敲成 玉磬 穿林响 忽作 玻璃 碎地声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的美妙的声音时 忽然 发出了如 的声音 唉 太令人 了 读完这两句诗后 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

8、的画面 体会其中的乐趣 课后第2题 失望 穿林而过 冰块儿落地 玻璃破碎 诗中的稚子不惧严寒 清晨脱冰 可见他天真幼稚 他把冰块当做银钲来敲击玩耍 可见他非常的调皮可爱 稚子弄冰 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诗歌主题 背诵指导 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填空 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金盆 彩丝 敲成 忽作 稚子 玻璃 玉磬 脱晓冰 穿取 穿林响 当银钲 碎地声 村晚 村晚 宋 雷震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把古诗读正确 读流利 整体感知 雷震 宋代诗人 或以为眉州 今四川眉山 人 宋宁宗嘉定年间进

9、士 又说是南昌 今属江西 人 宋度宗咸淳元年 1265 进士 其诗见 宋诗纪事 卷七十四 诗歌大意 如何理解题目 村晚 村晚 乡村傍晚的风景画 解题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诗人即景而写 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 结合注释 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互动课堂 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池岸 水中的波纹 诗意 绿草长满了池塘 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 衔着彤红的落日 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 闪动着粼粼波光 b i 口里含着 幽静美丽 体现喜爱 喜爱 山衔落日浸寒漪 中的 衔 与 浸 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衔 日薄西山 欲落未落 有感情地朗读前

10、两句古诗 结合注释 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互动课堂 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池岸 水中的波纹 诗意 绿草长满了池塘 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 衔着彤红的落日 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 闪动着粼粼波光 b i 口里含着 幽静美丽 体现喜爱 喜爱 山衔落日浸寒漪 中的 衔 与 浸 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衔 日薄西山 欲落未落 浸 青山 落日倒映水中 与涟漪融为一体 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 长满青草的池塘 快要落山的红日 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 齐读古诗后两句 一起来看看吧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横坐在牛背上 曲调 诗意 那小牧童横骑

11、在牛背上 缓缓地把家还 拿着一支短笛 随口吹着 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随口 牧童天真调皮 体现喜爱 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 读出儿童的天真无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那小牧童 在牛背上 走着 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 地吹着自己编的 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 哞哞 地叫着 读完这两句诗后 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体会其中的乐趣 课后第2题 小曲 慢悠悠地 横骑 有模有样 快来伴着音乐 带着对牧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朗读指导 村晚 宋 雷震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伴读音乐 背诵指导 边看图边填空 相信你

12、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村晚 宋 雷震 池塘 山衔 牧童 横 短笛 草满 无腔 归去 水满陂 落日 牛背 浸寒漪 信口吹 景美 优美恬静天真烂漫 结构梳理 村晚 草池塘水 横牛背 信口吹 山落日寒漪 人乐 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的诗 抒发了诗人对的和之情 乡村晚景 乡村晚景 喜爱 主题概括 赞美 背诵指导 边看图边填空 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村晚 宋 雷震 池塘 山衔 牧童 横 短笛 草满 无腔 归去 水满陂 落日 牛背 浸寒漪 信口吹 景美 优美恬静天真烂漫 结构梳理 村晚 草池塘水 横牛背 信口吹 山落日寒漪 人乐 诗歌主题 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 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

13、处 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 充满了童真童趣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不同之处 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 从稚子的心理出发 重点描写 脱冰作戏 村晚 先写乡村晚景 再写牧童 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小练笔 根据古诗内容 展开想象 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课后选做题 提示 改写古诗要注意保持古诗的内容基本不变 在原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 用恰当 通顺的语言描绘出诗的内容 正是初夏时节 水稻田里的秧苗都到了该除草的时候了 白天 村子里的男人们就都到水稻田里去除草 妇女白天忙完了家中别的家务活以后 晚上也不闲着 忙着又是搓麻线 又是织布 全村的年轻人都各忙各的 忙得不亦乐乎 其三十一 改写

14、那些孩子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 可也闲不下来 因为他们从小都对家中父母亲忙农活的事情见多不怪了 也都很喜爱劳动 你看 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 他们都在忙着跟父母学习种瓜的方法呢 钲磬短笛 古诗中的乐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仔细观察图片 认一认 连一连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 高鼎 村居 拓展延伸 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 一 品读诗句 完成练习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1 脱 的意思是 A 脱落B 取下C 脱离 逃离2 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排比 B B 课堂演练 二 比较阅读古诗 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本课

15、三首诗都描写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 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 表现儿童热爱劳动的诗句是 表现童稚以冰为钲 自得其乐的诗句是 表现牧童自在悠闲的诗句是 A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B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C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A C B 三 把 村晚 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先回顾诗的内容 再结合画面意境 展开合理想象 绿草长满了池塘 池塘里的水呢 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 衔着火红的落日 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 闪动着粼粼波光 一个可爱的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 慢悠悠地往家走 他随口吹着一支短笛 老牛踏着笛声悠闲地把家还 课外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背诵并积累 从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 将之改写成短剧本 同学合作演一演 在表演中体会古代儿童生活的情趣 课外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