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综合复习及模拟.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83270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综合复习及模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政治综合复习及模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政治综合复习及模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综合复习及模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综合复习及模拟.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综合复习及模拟试题 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综合复习及模拟试题二. 具体内容:概述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做指导,还需注意做到世界观同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这也是哲学常识教育的一个落脚点。哲学从总体上讲是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不能不注意人和物的区别,注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这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在各种主观因素中,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理想是十分重要的。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崇高的理想。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碰到一个问题就是认识什么和改造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去认识这个而不去认识那个,为什么要去改造这

2、个而不去改造那个。这就是价值观的导向在起作用。换言之,人们在自己的行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可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崇高理想”是对人如何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深化。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要确切地说明价值观,那就要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研究,即要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根源于社会存在,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同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紧密相关,人们判断事物有价值及价值大小,总是同他们的利益相关的,而人们的利益归根到底是人们在生产关系所体现出来的物质利益,那么究意应该以谁的利益作为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的最高标准。在历史唯物主义

3、看来。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在我国现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具体标准与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当前,我们要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多种价值观并存,只有集体主义才是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就是在发挥它对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运用,也是价值观问题的延伸。哲学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人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且体现在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上,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不仅包括客观世界对人有

4、什么意义、价值的根本观点,而且包括关于人生有什么意义、价值的根本观点,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观。反过来,人生观又有相对独立性,人生观问题的正确解决有助于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人生价值问题(或人生意义),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此,首先要搞清楚“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讲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既然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活动必然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能动影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那么人生价值又如何实现呢?它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特别要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人生价值又

5、总是与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人生目标指导人生价值的根本方向,人生价值观正确与否,最终要看其树立了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即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一)考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个人活动与社会

6、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4)人生价值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相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二)重难点分析1.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区别:(1)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7、和根本看法。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指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2)范畴不同。在三个概念中,世界观的外延最大,层次最高,具有统帅意义。联系:(1)世界观支配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等。人生观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而人生观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世界观还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不同,价值观也就不同。怎样进行价值观评价,首先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只有对世界、对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一

8、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反过来,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又会使科学的世界观更丰富,更完善。(3)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是相互影响的。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社会整体需要出发,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以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客观分析人自身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3)社会存在是客观的,是有其固有的规

9、律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旦形成它可以不依赖于社会存在,而在人们头脑中长期流传。3. 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联系 (1)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往往不一样。(2)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

10、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的人们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当然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旦形成它可以不依赖于社会存在,而在人们的头脑中长期流传。(3)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4.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2)正确的价值观的本质一定是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属性、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一定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只有在实践中通过检验,并被实践证明符合上述要求时,才能说是正确的价值观。(3)正确的价值观是科学的认识,科学的认识对人们改造

11、主、客观世界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4)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 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过程中,要注意几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思想境界是多层次的,因此,应该允许个人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不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第二,从根本上说,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个人的正当利益也必须得到维护。第三,社会集体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

12、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我国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其相适应,并为之服务。(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国家是最大的利益主体。国家必须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使各方利益得到协调。这除了需要按客观规律行事,依靠法律的、行政的手段之外,还需要在观念上对各个利益主体加以引导,也就

13、是要用集体主义原则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所以,解决矛盾就是调节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由诸多的原因而引起的矛盾也是复杂的。这就更需要集体主义原则来进行调整。6.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一是促进和推动作用,二是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其次

14、,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2)人类结成社会而生活、存在和发展。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7.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更起决定作用。(2)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8. 个人利益和个人主义(1)二者的含义不同。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即个人生存和发

15、展所需要的条件,它包括个人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精神利益等。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愿望,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其实质是利己主义。(2)从是否是道德范畴角度加以区分。个人利益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孤立起来看,并无所谓正当与不正当之分,因此,它本身并无道德意义,是个经济范畴。而个人主义只强调个人的欲望,不顾社会、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只要权利,不尽义务,是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核心,是通过不正当的、不道德的或违法的手段来获取个人私利,属于道德范畴。(3)从是否是历史范畴角度进行区分。个人利益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个人利

16、益就不会消失,是个永恒范畴。而个人主义是私有制的产物,它不可能永远存在,必将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逐渐消亡,是个历史范畴。(4)从是否是客观范畴角度进行区分。人们要生存和发展,当然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工作条件、发展个性和才能等方面的物质条件,又需要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和荣誉等方面的精神条件,这些个人物质和精神需要综合起来,就是个人利益,因此,个人利益的存在是一种客观事实,是一种社会存在,属客观范畴。而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主观范畴。9.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