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阴山观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1课神奇的货币教案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18319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江阴山观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1课神奇的货币教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江阴山观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1课神奇的货币教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江阴山观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1课神奇的货币教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江阴山观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1课神奇的货币教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江阴山观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1课神奇的货币教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样的物品,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各值多少钱的?(多媒体)从屏幕上的几样物品来看,都是人们经常用到的一些东西,像手机,是人们为了通讯方便而发明出来的高新产品,而这个可口可乐当然就是用来解口渴的了,这件真皮大衣在北风凛烈的冬天就最好不过了,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需要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来满足我们吃、穿、住、行等的需要。这些东西,我们都是到商场里面去购买,而在买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付出货币,同时我们享受的各种的服务同样也要支付货币。那么,究竟货币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口袋里的一张张花花的纸片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下面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

2、秘面纱”。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我们都知道,购买物品就得付钱,譬方说,我上课记笔记就需要笔记本,当我去买这笔记本的时候,老板总不会说“你喜欢呀?拿去,拿去”,我们买东西总得付钱,那为什么要付钱呢?(以学生的笔记本为例,厂商生产出来不是自己用的,而是用来卖的,是用于交换的,从而导出商品的含义)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要注意讲清两点: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同学们还能举出些例子来吗?(引导学生思考礼品是不是商品)那么初中毕业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A同学把自己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而B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那么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教师归纳)

3、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分开来解释了:当老师到商场去买的时候,是用货币进行交换的,而这支钢笔能放在货架上等人选购,必然耗费了人们的劳动,因此,这时候这支钢笔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了;而当老师作为奖品送给A同学的时候,它还是一个劳动产品,只不过这时候并不用于交换,而是作为一种赠送,所以这时候的钢笔就不是商品的。2、货币(讲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商品耗费了人类劳动,所以我们购买东西的时候就要付款了,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所支付的货币又是怎样来的呢?是不是商品出现的那一天,货币也跟着同时出现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论一下这个问题。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需要支付货币,乍看起来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实际上,

4、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既不像孙悟空那样是由石头爆出来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由于当时的生产力的不发达,人们能够拿出来进行交换的商品不多,人们进行直接的物物交换就能够满足生活的需要了。这时候的交换只是一种偶然的物物交换。(副板书:偶然的物物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这样,物物交换扩大了,交换变得越来越频繁了,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大,交换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副板书:扩大的物物交换)但这样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了。譬方说,老师今天出去采野果,收获不错,采到了一篮子野果;而*A*今天则出去打野猪,很好运气地捉到了一只小

5、野猪;而*B*家里祖传留下了一把石斧;最后*C*在家里织麻布,辛苦地织了一个上午,也织出了一匹布来。我们都把这些东西拿到市场上去交换,改善一下生活。老师这几天都没肉吃,想吃点野猪肉,于是我就找到了A,但A就说他打猎的时候石斧烂了,他急需一把石斧;石斧的拥有者B又想买匹布做件衣服,而C比较富裕,需要点饭后果来补充营养。那么,如果老师想要麻布的话,那可以直接和C交换,因为刚好C要需要野果,我们的交换便成功了,但现在如果老师想要的是野猪肉的话,那么同学们帮老师想一下办法,怎样才能换到老师需要的野猪肉呢?正如*所说的,我们要换得野猪肉,得先换麻布,再用麻布换石斧,最后才用石斧换野猪肉。原始人往往是费尽

6、周折才能交换成功,有时几经周折都不能交换成功。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发现,只有当双方都需要对方的东西的时候,交换才能成功,否则交换无法进行下去。为了克服这样的一种困难,人们都会先将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再用这种商品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像上面的例子,如果大家都需要野果,乐意接受野果,即野果能换取市场上的任何东西,那么野果就成为了一般等价物了,人们只要拿着野果到市场上去,就不会有交换困难的情况出现。(副板书: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是商品,同时还表现着其他商品的价值,充当着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在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东西有很多,像贝壳、牲畜、珍珠等等。说

7、到贝壳充当一般等价物,其实在汉字中可见一斑,像带贝字旁的字还真不少:赚、赔、赠、贼、贿、贵、购等等。但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们背着一大袋的贝壳去买东西,这就得小心翼翼的,因为说不定我们一不小心摔了一交,贝壳就全烂了;又或者我们在市场上去买东西,拉着一头牛去,我要买东西的时候就从牛身上割一块肉下来,那显然是不行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断地出现,人类在不断的总结下,最终一般等价物的重任就落在了贵金属金银的身上了,因为金银有着其他物品无法比拟的优点,使得它渐渐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那么金银有什么优点使它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呢?同学思考一下。正是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

8、、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的特点,使得它在各种物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材料。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它们就成为了货币。(副板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野果扩大的物物交换野猪布匹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石斧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本质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正是它的本质的表现。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的不便,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经济因货币的出现大大进步了。(过渡)那么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也就是货币的职能是什么呢?下

9、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1)价值尺度的含义同学们都有到过超市去买东西,在那里,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摆在了货架上,而同时,在货架的下面总会有一个小牌子,譬如说写着“名牌衬衫120元/件”等等的字样,那么同学们认为,这些数量单位表现的是什么呢?商品价值的大小是不会自己显示出来的,那么人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值多少钱呢?这必须借助于别的商品来显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因此,在货币产生之后,商品的价值可以由货币来显示。就像我们书上的一样,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电脑12500元/台等等

10、。这种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我们称之为价值尺度。(2)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过渡)那么为什么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呢?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这就正如尺子能够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在现实的生活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起着间接价值尺度的作用,使得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可以互相比较其大小,。例如1辆自行车250元、1辆摩托车3000元,说明1辆摩托车比1辆自行车的价值大。同学们买东西的时候,都会发展每一种商品的旁边都有一个说明商品价值大小的价目表,像上面说到的“名牌衬

11、衫120元/件”。还有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电脑12500元/台等等,像这些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我们称之为价格。(3)价格A价格的含义我们把这句话换过来说,就是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像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等,既然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那么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呢?B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我们价格是价值的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正如:价值价格大1公斤牛肉20元大1公斤鸡蛋6元小1公斤白菜2元小价值(基础)价格(货币表现)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定数量的货币来表现出来。因此

12、我们必须给货币本身设定一定的计量单位,不然就会出现混乱了。像在我们中国,用的是人民币的元,美国则是美元,英国则是英镑,那么俄国是(卢布),德国是(马克)。(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为什么在商店里,说明商品价值的大小只要摆放一个小小的价目表、写出它的单价即可,而不用摆放出它所值的货币呢?(略)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时候,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只是作为一种观念上的货币,只是让人们知道这件商品值多少钱,如果想购买这件商品得付出多少的现实货币而已。这就是货币的第一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在货币产生以前,人们进行的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商品(

13、W-W)。在这样的一种交换中,买与卖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同时进行的,当某人在市场上卖掉自己的商品的同时,肯定也会得到与之进行交换的另一个商品所有者的商品,由此可见,商品交换在最初的物物交换阶段是否用不着什么媒介的。这是货币产生之前的情况,那么在货币产生之后,一个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另一个商品生产者的商品要怎么办呢?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吧:像我们下面的小卖部,他就是把商品买给别人换取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换来的货币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货币就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商品流通。(1)商品流通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

14、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用流通手段。”(2)流通手段的含义人们日常从商品买卖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这两个概念,有联系,同时也容易搞混肴,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二者的区别呢?“流通手段”是从货币的职能的角度上来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来讲的,为的是区别于以物换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用图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同时,这个也与直接的物物交换进行了区别。以物换物的直接交换,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它不需要任何的媒介;而商品流通

15、中,买和卖则成为了两个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克服了商品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但同时,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进一步发展。买与卖脱节,使得商品所有者可以在这里卖、到那边去买,今天卖、明天再买,这样子,必然会造成有人的商品卖不出去。所以,书本上所说的,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就是因为有的商品所有者的商品卖不出去,自身的劳动白费了,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结果就导致了亏本,甚至破产。(3)货币执行流通

16、手段的特点(过渡)那么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也是观念上的货币,这样子行吗?很明显,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任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别人用一句空话拿走其商品。所以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它和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刚好相反,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联系实际,扩展学生知识,并作为过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与一切的商品相交换。那么有的人就会说了,现在社会上财产两极分化,很多人都徘徊在贫穷线上,只要我们多印发些货币,那不就行了吗?是不是在流通中货币的量越多越好呢?其实,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的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我们可以假定市场上待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