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8118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畜牧行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畜牧行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畜牧行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业畜牧行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业畜牧行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畜牧行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畜牧行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几点思考作者:胡朝东 陈平亮(江西省崇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41300) 一、低碳农业的本质 低碳农业是以低消耗(能源、资源)、低污染(环境、产品)、低排放(废弃物、CO2等温室气体)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实质是能源和资源利用高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以及清洁生产问题,核心是能源和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现实中,农业中的碳排放量也是非常大的,农业在农用化肥的使用、农业机械的发展和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等方面,都需要耗费能源。而目前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也基本为化石能源,形成了高碳农业发展模式。因此,

2、发展低碳农业的核心是重视农业多功能性,实现农业发展中的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比较优势和条件 1、生态环境优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中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都比较丰富。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0.05%,淡水面积2500万亩,占全国的9.5%。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62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5倍,优于三类水的江湖面积占8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级为优,发展低碳农业有其天然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江西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地表资源丰富,特色物种资源富集,野生植物达5000多种,世界上众多名优产品在江西能找到适合

3、种植的区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和大农业的发展。粮食、茶叶、淡水产品、生猪、茶油、柑桔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以柑桔、大米、茶油、水产、茶叶、禽畜等六个在全国甚至世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主导产业。2、产品品牌优势。截止2009年,江西有30个县的40个基地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列全国第二位,基地面积达803万亩,带动农户190.2万户,户均增收500多元;有28个县(场)被认定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和“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为这些示范区颁发了证书及铜牌。由国家有关部门命名的中国茶叶之乡、油

4、茶之乡、金桔之乡、竹子之乡、莲子之乡、蜜桔之乡、脐橙之乡、甜柚之乡、乌鸡之乡、板鸭之乡、食用菌之乡、蕌头之乡、南酸枣之乡等五十多个特色之乡分遍布江西各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件。绿色(有机)食品已经成为江西农产品走出省门拓展国际市场,推销江西绿水青山的“卖点”;“绿色品牌”已经成为有效宣传江西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农产品的“名片”,增强了江西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3.产业发展优势。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作为建设“绿色生态江西”十大工程之一,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十六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有十二家是绿色食品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成的主

5、体也是绿色食品企业。至2009年底,江西绿色食品企业达到482家,比2008年增长9%;绿色、有机食品产品总数达1408个,比2008年增长11%,居全国第八位,其中有机食品产品总数达到750个,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环境监测面积达3960万亩,比2008年增长了12.5%;全省绿色有机食品销售收入达到231亿元,比2008年增长36.9%;出口创汇达2.11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17%,农产品商品率达70%。由江西创造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绿色食品发展模式和赣南“猪沼果(粮、菜、林、鱼)”、“猪沼鱼鸭”、“猪沼果鸡(鸭)”等绿色食品生产方式,把各地零散的地方优势品种小生产基地有序

6、地引导成为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使基地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效益化。成为联合国亚太经济合作社向亚太地区国家推广的典型范例。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具体战略取向和发展目标 1、培育绿色、有机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 2、发展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基地。 3、探索低碳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建设全国最集中的低碳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群落。 4、开发新型能源产业,建设以农村废弃物能源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生物质能源基地。 5、孵化新型绿色服务业,建设全国最大的以应用清洁燃料为特色的现代化大农机服务基地。 6、引进和创新

7、低碳技术,建设全国最大的低碳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科技示范基地。 7、推动碳贸易理论和实践探索,建设全国最大的碳贸易中心区。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发展对策 (一)完善政策,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没有政府的支持就没有生态农业的真正普及和发展,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首先,在普通农民群众当中,还存在着知识水平有限,发展低碳农业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要制定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其次,当前我国在农业保障体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于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只有一个良

8、好的农业保障体系,才能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最后,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大对有关低碳农业的投入,为农民百姓提供高水平的培训和学习的平台,不断提高他们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金融部门要对低碳大户提供信贷支持、简化手续,提高和优化服务体系,让其带领农民调整结构,组织生产,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稳定农业服务人员,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产业支撑体系。 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推进关联产业集群。节能减排按照产业生态学、产业经济学原理,通过农户、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实现关联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

9、关系,使一家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即以园区内企业为核心,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利用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生产的主副产品或产生的废弃物,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减少园区废物产生量和处理费用,同时实现规模经济,使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优化配置、循环生产有序进行,形成园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农业园区主要的关联产业链条是:(1)主产业链,粮食饲草种植饲料生产加工畜禽繁育养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冷链储运销售。(2)支产业链,屠宰分割皮毛骨血皮毛制品和骨味素、骨粉、肉粉、血豆腐及生物医药制品。(3)循环产业链,作物秸秆、饲草青贮饲料(直接还田、秸秆发电)畜禽养殖;下脚料

10、蛋白质饲料;养殖粪水三沼、IC、UASB等无害化处理沼气发电、有机肥、灌溉无公害农产品;屠宰加工废水UASB和CASS等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或灌溉沼气发电农田;产品杀菌热废水及空调冷凝水回用;包装回收加工。 (三)加快技术进步,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技术,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树立资源节约观念,以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推广应用节地、节水、节肥、节能技术,促进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1.节地。一是采用速生丰产优质品种,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可采用育苗移栽、套种复种和温棚地膜等农艺性和保护性工程措施以延长生长时间,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实现一年多熟;大力发展肉、乳产出率较

11、高的速生优良畜禽,采用科学安全且符合动物福利的配方饲料、隔热增温、合理密度、最佳出栏时间等饲养管理措施缩短饲养周期。二是利用农作物、林种之间特有的共生互利、相成互补关系以及高矮胖瘦、喜光耐荫等不同生长特性和生态习性,进行间作混种如玉米大豆间作,道路渠旁等发展农田林网,发展多种形式的立体农业,如稻田养鸭、林粮间作、林下种菇、果园养鸡等。2.节水。在果树、保护地及高效经济作物上推广应用智能化微(滴)灌技术。平原农区做好灌排、机井、渠系、管道布局及其配套,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水肥药联用。丘陵浅山区大力发展雨养农业,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最大限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如选育和推广抗旱高产品种;利用梯田

12、、水库、集雨池、鱼鳞坑等工程措施及管道喷灌、膜下滴灌技术;增施有机肥,采用避旱种植、免耕直播、秸秆和地膜覆盖、土壤保水剂和植株蒸腾抑制剂,减少蒸发,提高土壤保墒能力。3.节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一条龙服务模式”;土肥、农技站测土配方,肥料企业组织生产,农村农资连锁店销售服务等。4.节能。利用保育化耕作、精准化种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工厂化生产、合作社组织,实现节能减耗,降低成本。多用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推广耕种施肥除草、收获脱粒粉碎等联合作业,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农民合作采购农资、农产品储运销售加工;高效益的瓜菜、花果、养殖等项目,可利用现

13、代化的智能连栋温室大棚或畜禽棚舍进行工厂化生产;作物病虫、畜禽疫病的预警防治因专业性强、风险大公益性强,应由县乡农业部门和专业公司承担。 (四)以循环农业为核心,促进资源再生。 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经营循环农业就是利用农林牧工产业共生、产业链条延伸增值,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一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系统的耐受性原理节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以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Reduc-ing),确保水、土、植被等资源自然恢复更新,减少自然灾害。二是充分利用农林牧、种养加、储运销等产业协同共生、生产链延长增值、加环增值增效减耗、能量多级利用等原理,来实现产品再利用化(Reusin

14、g),确保产品最大限度增值和绿色安全,分散市场风险,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循环方式,利用产业之间主副产品与资源、废弃物与资源的横向耦合关系,构建以“秸秆综合利用、农田林网保护、畜禽粪便沼气化、施肥绿色有机化、加工废弃物资源化”为基础,以“种植业作物秸秆畜禽养殖三沼工程绿色有机肥种植业”为主要循环链条,农林牧、种养加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链网结构,实现废弃物再循环化(Recycling)和零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五)以绿色长廊为契机,探索低碳贸易道路。 在一定意义上说,低碳经济将推动世界经济的整体结构转型。从产业结构看,低碳农业将呈现有机、生态和高效的新特征;低

15、碳工业将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出现较快发展;低碳物流将提高利用物流比率,提高物流效率;低碳旅游服务、低碳餐饮服务等低碳服务市场将得到更大发展。 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参与全球低碳经济大市场,积极抢占低碳经济战略制高点,探索碳贸易发展路径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低碳经济布局3条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中,力争用58年左右的时间建设3条涵盖贯穿全省、贯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条绿色长廊。这3条绿色长廊是3条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的标识,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连为一体的绿色生态涵养功能带;同时,通过规划计算碳固定CO2的量,可以出售CO2排放权,以抵消建设费用和培育碳贸易市场,争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化农业区率先建立碳交易市场。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在总体谋划构建“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的总体发展战略。超前谋划低碳农业发展战略,抢占低碳农业战略制高点,建设低碳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低碳农业核心技术,探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发展路径,进而形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