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杭州桐庐凤川三新村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P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8103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畜牧行业)杭州桐庐凤川三新村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P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农业畜牧行业)杭州桐庐凤川三新村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P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农业畜牧行业)杭州桐庐凤川三新村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P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农业畜牧行业)杭州桐庐凤川三新村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P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农业畜牧行业)杭州桐庐凤川三新村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P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畜牧行业)杭州桐庐凤川三新村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畜牧行业)杭州桐庐凤川三新村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P(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桐庐凤川三新村生态旅游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 1. 桐庐概况1) 地理气候桐庐县位于浙江西北部,杭州西南部,地处“三江两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和西湖、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段,距杭州市区80公里,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以县城桐庐镇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为杭州直辖县、全国综合发

2、展百强县之一;是国务院批准的旅游开放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县;其因风光秀丽而著称,古人曾留下“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的名句。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境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均匀,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5度,自然环境优越,山水资源丰富,堪称“人居佳境”。2) 农业及旅游资源桐庐县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产小麦、番薯、玉米、马铃薯等杂粮及油菜籽、芝麻、花生、大豆等油料。近年来桐庐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转变;发展蜂业、茶叶、蚕桑、水果、水产、畜禽、蔬菜、

3、竹业、山核桃、香榧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油茶、中药材、食用菌等三大新兴潜力产业。以“中国蜂产品之乡”为品牌,创建全国优质蜜梨、绿茶区域发展重点县,建成省级香榧科技示范基地和省级山核桃、香榧森林食品基地,进入省重点竹业县行列。将设施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园区生产配套设施,提高生产的机械化、可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时大力开发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功能的“五个一批”发展一批农业节会经济;改造建设一批农业生产与住宿、餐饮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农庄;开发一批中小型山塘水库为垂钓休闲基地;利用山地、森林等资源培育一批林地休闲类项目;结合农家生活、农事体验

4、、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一批“农家乐”集聚区。桐庐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 其中省级2家;市级以上规范化(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其中省级15家;2家专业合作社挤身“全省百强合作社”;桐庐县成为浙江省首批、杭州市首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示范县”。雪水云绿茶”获第七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享有“全国诸洞冠”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的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处处充满村野之趣的红灯笼外婆家、素有“溪有十八滩,一滩高一滩”之说的天目溪漂流、溶洞内有长达4500米的地

5、下暗河的垂云通天河、杭州市“龙舟竟渡”龙舟比赛定点训练基地的浪石金滩、七里扬帆的桐君山、史称“江南第一名人”的大奇山、东汉名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处的严子陵钓台、“一夜鸬鹚滩上泊,晓烟啼彻画眉声”的江南龙门湾、再现摩梭母系氏族社会生活的民俗的风情园的女儿村、瀑布下有深潭、水潭倒映美景的白云源、桐庐镜内第一瀑布群的天斗地漏、有骑马、射箭、划皮艇等游乐项目的巴比松度假庄园、以种植草莓、四季瓜果、生态养蜂及参观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前的蜂产品生产线,集中体现蜂文化为特色的峰之语蜜蜂王国、放松身心的休闲野营之地纪龙山、具有“秀、雄、奇、险”的山岳风貌的罗山天子地等。3) 工业概况桐庐县已规划建设了浙江

6、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桐君街道轻纺功能区、横村镇针纺织功能区、分水镇制笔功能区、富春江镇机械功能区、凤川镇台商投资功能区、江南镇工业功能区、瑶琳镇工业功能区(统一称为“一区七园”)。桐庐经济开发区内医疗器械占全国市场的1/3,销售海外的产品接近全国外销的1/2。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针织服装、机械电子、医药保健、皮革箱包、新型建材等行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桐君街道轻纺功能区以轻纺工业为特色,并开辟专门区域发展电子、生化等高科技产业。横村镇针纺织功能区,已形成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和针织小三件为主,毛纺、染整、织造等生产门类齐全的针织块状特色经济,产品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水镇制笔功能区

7、是浙江省省级特色工业区、省级乡镇工业专业区,是桐庐最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享有“中国制笔之乡”称号。富春江镇机械功能区是浙江省机械工业专业区,也是全省首批47家专业区之一。世界500强企业东芝水电设备有限公司座落该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机械制造生产基地,跻身全国最大的拉丝机制造基地之一和贯流式灯泡水轮发电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凤川江南新城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产业转型、项目落户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和充裕的空间。据相关部门统计,2012年上半年,在全县规模工业四大产业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最快,节能环保产业生产不容乐观,新能源产业发展快于生物医药产业。全县规模工业四大产业企业98家。81家企业中产值超亿元

8、的有12家,负增长企业29家,停产企业1家。按产业分,节能环保产业14家、新能源产业4家、生物医药产业16家、先进装备制造产业64家。4) 旅游业概况近年来桐庐以打造“中国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改造提升旅游三大板块,深入推进旅游“四个六工程”建设,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推进旅游业态转型,开发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重心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大力挖掘名人名址资源,做强生态、休闲、度假、疗养、美食、文化等桐庐特色旅游品牌,打造杭州地区商务会议的优选地。旅游“四个六工程”打造六大休闲基地:大奇山旅游休闲基地、富春江滨水休闲基地、分水江运动休闲基地、瑶琳乡村风情基地、白云源高山湖泊度假基

9、地、天峒山森林疗养基地。改造六大旅游景点(区):瑶琳仙境、红灯笼乡村家园、垂云通天河景区、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严子陵钓台、白云源森林度假区。培育六大特色潜力行业:美食行业、茶楼行业、演艺行业、保健疗养行业、运动休闲业、工艺美术业。建成六家以上高星级宾馆酒店:励骏大酒店、东方文化园君山宾馆、桐庐开元名都大酒店、剧院宾馆、海陆世贸酒店、巴比松圣路易斯度假酒店等。现在,桐庐有旅游景点19个,星级饭店12家,旅行社17家。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676.99万人次, 增长24.0%。其中接待国外和港、澳、台游客5.95万人次。全县旅游业总收入49.40亿元, 增长12.1%,其中景点门票收入7666万

10、元,增长8.1%。乡村旅游逐步兴起,经营项目不断拓展。2011年,接待境外游客5.94万人次,增长139.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95.80万美元,增长164.9。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事业的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渠道、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2. 桐庐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年份生 产 总 值(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合 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2009176.7814.45100.6190.8252.20442062010197.8615.88121.50108.8560.48492692011233.5118.18141.97127.4173.3657854从上图我们可以

11、看到,近三年来,桐庐GDP持续增长,2011年GDP增幅较前两年有所放缓,但增长率也高达10.3%。根据桐庐经济发展态势,在可预见的三五年内,桐庐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 人均GDP桐庐人均GDP保持较好的逐年增长态势,09-11年,增幅分别是7.10%、12.20%、9.7%,虽然增幅有所减少。GDP及人均GDP是国际上衡量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统计指标。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3) 三大产业结构点评:从上表可以看出,桐庐农业(第一产业)比重已较低,工业比重高,

12、发展速度较快,第三产业有增长较慢。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构成约为4%:32%:64%,其中,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构成约分别为2%:30%:64%和10%:36%:54%,服务业比重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的重要指标。这表明目前桐庐经济结构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还不甚合理,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空间较大,旅游生态开发及旅游服务行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2011年桐庐三大产业增长情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产值18.18141.9773.36增长2.8%10.0%12.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2%59.6%38.2%拉动GDP的增幅0.36.13.92011年

13、,桐庐第一产业增加值18.1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41.9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73.36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长明显快于一、二产业。4) 农村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支出额年 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元)比上年增长()绝对值(元)比上年增长()20091041010.2217919.120101166512.12402610.320111346015.42713012.9近三年桐庐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增幅平稳,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桐庐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460元,比上年增加1795元,增长15.4%;其中人均工

14、资性收入7342元,增长15.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748元,比上年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30元,比上年增加3104元,增长12.9 %;其中人均纯收入18795元,增长10.0%;人均消费性支出17464元,比上年增长25.0%。点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根据这个标准,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桐庐人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富裕水平。3. 桐庐城市规划1) 城市性质及规模城市性质:桐庐县城性质为国家级“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旅游城市,县行政、经

15、济、文化中心。城市规模: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65%。 尽管桐庐为旅游城市,但是在桐庐政府主攻工业的指导之下,桐庐逐步形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产业格局。2) 城市发展思路依据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统筹城乡、产业、居住、生态布局,形成“一圈两带三区”的县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围绕“突出重点、优化布局、统筹发展”原则,加快构建“中等城市(县城)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乡)中心村特色村”网络化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县以凤川江南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优化整合开发区和新城空间布局,调整行政区划,推动县城东拓。以县城为核心构建经济圈,提升县城主中心地位,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把县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带动全县率先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先行区。按照小城市发展要求,因地制宜优化规划布局,促进分水、横村、富春江、江南四个中心镇建设,实现人口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