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樊城农业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80964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畜牧行业)樊城农业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业畜牧行业)樊城农业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业畜牧行业)樊城农业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业畜牧行业)樊城农业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业畜牧行业)樊城农业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畜牧行业)樊城农业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畜牧行业)樊城农业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樊城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一主两翼” 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和谐共荣”新樊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农业发展战略在新形势下的根本转变,我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樊城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一、“十一五”情况 “十一五”期间,通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工作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政策,强化措施,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201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4.26亿元,比2005年7.12亿元增加7.14

2、亿元,增长103%,年均递增11.5%;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5元,比2005年3514元增加2881元,增长 82%,年均递增11.1%。农业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体系得到全面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农业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有效推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一)党在农村的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按照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不变的要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土地政策,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严格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

3、,严格控制农民负担,全面落实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党的惠农政策,农民利益得以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二)农业现代装备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实施农机补贴项目,有效推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农机总动力由原来的12万千瓦增加到47万千瓦,2010年农机资产总值已达到2.6亿元,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1万台,配套农机具1.3万余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加幅度由2007年30万元、2008年的57万元猛增到2009年的201万元、2010年的210万元,直接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800多万元,为农业生产节约经营、提高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农业先进实用科技普及水平大幅提高

4、。全区粮食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大批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得到推广应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小麦氮肥后移、小麦一喷三防、蔬菜设施生产、地膜覆盖种植等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率达80%以上,科技为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通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机构的公益服务职能,转变了服务方式,扩展了服务领域,提高了农业生产中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市场信息、产品加工等多方面的服务质量。(五)农业法规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通过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土地承包法、农机管理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教育和有效贯彻落实

5、,农业工作的法制建设有力推进,发展环境较大改善,农业工作逐步走向依法发展的轨道。(六)农业产业化发展有较大发展。以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优质蔬菜产业化生产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有效推进,产业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有明显提升,农民收入渠道有较大扩展,收入水平稳定增长。(七)新农村建设迅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启动了太平店省级新农村试点镇建设,编制了大李营、刘河等20多个村的村庄规划,建设了田山、郭岗等第一批示范村,完成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9500口,新修通村公路270公里,解决近10万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二、“十二五”规划(一)发展环

6、境“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樊城区的农业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又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13亿人口的基本生存,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现代农业的支撑。同时,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营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业的氛围;以城乡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启了支持农业、扶持农民政策的新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

7、题。一是农业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需进一步深化,涉农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二是农业结构不够合理,还需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三是农业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社会化服务规模不够大,不能适应推进农业服务产业化的要求;四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队伍力量和推广经费不足;五是农业生产的整体科技含量低,农副产品初加工发展及推广力度不够,为民增收领域需进一步拓宽;六是各级政府对农业扶持和引导力度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二)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

8、,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和推动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进程,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村劳力转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区一品”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外向农业和文化农业;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产品生产,依靠科技提高种植水平,增加科技含量;加大畜牧养殖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

9、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构建都市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快农业发展。坚持统筹协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农业快速、高效发展。坚持以科技进步作重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坚持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完善现代农业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业市场体系;坚持依法促进,兴农富民,

10、全面提升农业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三)发展目标1、2015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5亿元。2、201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13000元。3、2015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蔬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0万亩。4、2015年全区畜牧养殖小区达到20家,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户达到140家。5、2015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力争达到27万千瓦,农机保有量达到1.5万台,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80%。6、2015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保持在6

11、万人左右,力争年培训和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7、2015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达到90家。8、2015年全区沼气建设总量力争达到1.5万口,大型沼气工程达到3处,小型联户工程20处,服务网点达到50家。9、2015年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5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四)发展重点1、积极发展城郊都市农业 在稳定土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改善基础设施和土壤地力,推进高产、优质、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建设,全面实施测土配方,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产量。稳定发展粮、油、菜等常规产业,确保农产品供应安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到2015年

12、,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比2010年增加14.74万元,年均递增1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 元,比2010年增加6505元,年均递增14.9%。(1)、粮油生产。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20万亩,粮食总产量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略有升高,单产年递增1.4%,粮食总产稳定在22万吨,确保100%为优质品种。继续抓好小麦、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工作,每年扩大示范面积1万亩。(2)、蔬菜产业发展。围绕“一线一带两园”(316国道线、汉江一带、牛首、太平农业示范园)建设为重点,坚持“精心管理、改造提升、稳步发展、提质增效”的方针,进一步加强蔬菜生

13、产基地管理,积极推广绿色、有机食品蔬菜生产技术,大力推进连片上规模的设施蔬菜种植,全区每年新增蔬菜基地5000亩以上,优化老蔬菜基地3000亩以上。到2015年,全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精细蔬菜,种植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抓好牛首、太平店2个现代蔬菜示范园规划建设,发展汉江2万亩山药、大头菜种植带,建设316国道长达30公里的蔬菜走廊。(3)、畜牧生产。一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到2015年,生猪规模养猪户达到170家以上,肉牛规模养猪户达到40户,肉羊规模户达到60家以上,规模蛋禽户达到44家,千头种猪场1家。二是发展专业协会。2015年发展各类养殖协

14、会40家。同时,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较高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三是推行科学养殖。推行畜禽粪(沼)种植业等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新模式,自然养猪法等生态养殖覆盖率达到50,无公害肉、蛋、奶比重达到50,三元杂交猪推广率达到80%以上,山羊改良率达80%以上。四是动物疫病防疫。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100%,产地检疫率100%,畜产品检验率100%。(4)、科技培训。发展现代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的引进,以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安全准入为标准,提高市场竞争力,树立产业品牌。通过“示范片”,引进农业大户,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等多种途径

15、,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示范活动,组织广大农民不定期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农技站在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将农村实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大培训,加强科技推广力度, “十二五”期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2.5万人。科技、科协、农业及相关涉农部门应加大农业科技扶持力度,整合“阳光工程”培训及区劳动技能培训资金,通过组织培训、邀请农业专家等多种形式将农村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送到田间地头。同时充分发挥镇(办)、村农技推广队伍及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扶持培训专业技术协会等科技服务组织,实现多元化、社会化的科技发展推广网络。 (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

16、全法,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区农业部门、各镇(办)都必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落实人员、经费及检测设备,开展工作,落实责任,确保辖区不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6)、基层农村推广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满意的科技人员队伍。二是全面推行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建立效能淘汰机制和工资与工作任务、效果挂钩的分配机制。三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设施建设,“十二五”争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得到落实,计划总投资234万元新建4个涉农镇(办)农业技术服务站办场所及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2、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按照“整体规划,科学布局;产业支撑,互联互动;市场运作,不予不取;重点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