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试题——理综(四川延考区卷)

上传人:jiaox****ng886 文档编号:12818092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试题——理综(四川延考区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08年高考试题——理综(四川延考区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8年高考试题——理综(四川延考区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高考试题——理综(四川延考区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延考区)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Fe 56 Cu 64 Zn 651. 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在弱光照条件下,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乙植物的高;在较强光照条件下,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甲植物的高;当光照强度进一步提高时,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不增加,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仍不断增加。据此推测:A甲、乙都是阴生植物 B甲、乙都是阳生植物C甲是阳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 D甲是阴生植物,乙是阳生植物2. 用实验检测某一菌株,结果如下:(1)有氧条件下,菌株正常生长,但检测不出乳酸和酒精(2)无氧

2、条件下,乳酸含量增加明显,但检测不出酒精(3)无氧条件下,培养液中半乳糖的消耗量与乳酸的生成量成正比由上述结果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此菌能在弱酸性条件下生活 B此菌中存在催化乳酸形成的酶C此菌为厌氧菌 D半乳糖也可成为此菌的营养物质3. 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细胞,产生的效应细胞分泌抗体B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细胞,产生的效应细胞攻击靶细胞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攻击靶细胞4. 假定某植物五对等位基因是相互自由组合的,杂交组合A

3、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后代中,有两对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2 B1/4 C1/16 D1/645. 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D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224L氧气中必然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B同温同压下,原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C0.50mol的硫酸钠中含有6.021023个钠离子D1.0L浓度为1.0molL1的一元酸溶液中含有 6.021023个氢离子720g由两

4、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这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AMg和Al BAl和FeCFe和Zn DZn和Cu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全部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没有极性键C离子晶体中一定没有共价键D分子晶体中一定没有离子键9在碱性锌锰干电池中,已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下列该电池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A负极反应为Zn-2e=Zn2+B负极反应为Zn+2H2O-2e= Zn(OH)2+2H+C正极反应为2MnO2+2H+ 2e=2MnOOHD正极反应为2MnO

5、2+2H2O + 2e=2MnOOH+2OH10下列关于苯乙酸丁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2H16O2B有3种不同结构的苯乙酸丁酯C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可发生取代反应D 在酸、碱溶液中都能发生反应11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的装置并连接。合理的是Aa-ad-de Bb-bd-dgCc-cd-dg Dd-dc-cf12已知和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等于Ab+m+n Bb+m-nCb-m+n Db-m-n13X、Y、Z三者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有一种同位素不含中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

6、电子数的3倍。下列化学式XYZ3、X2YZ2、X2YZ3、X2Y2Z2、X2Y2Z4、X4Y2Z2中,并非都存在的一组分子是A B C D二、选择题(本题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m/2mk14、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有质量分别为m和m/2的两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象一个整体一样地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幅为A. B. C. D.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分子能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或固体

7、,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被活塞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一定减小C.被活塞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一定增大D.气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温度和气体分子的总数有关16、一气体放电管,当其两电极间的电压超过V时,就放电而发光,在它发光的情况下逐渐降低电压,要降到V时才熄灭。放电管两电极不分正负。现有一正弦交流电源,输出电压峰值为1000V,频率为50Hz,若用它给上述放电管供电,则在一小时内放电管实际发光的时间为 A.10分钟 B.25分钟 C.30分钟 D.35分钟ba17.如图,在真空中一条竖直向下的电场线上有两点a和b。一带电质点在a处由静止释放后沿电场线向上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恰好

8、为零。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B.质点在b点所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C.带电质点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qepD.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18、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A. v1v2v3 B. v1v2a2a3 D. a1a32)的激发态。此时出现的氢光谱中有N条谱线,其中波长的最大值为。现逐渐提高入射电子的动能,当动能达到某一值时,氢光谱中谱线增加到N条,其中波长的最大值变为。下列各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A.N

9、=N+n B.N=N+n1 C. D. Oab21、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所示,已知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倍,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A.450 B.300 C.22.50 D.150第卷本卷共10题,共174分。22、(18分)S2APSS1 .(6分)图中为“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其中s为单色光源,A为一个顶角略小球1800的等腰三角形棱镜,P为光屏。S位于棱镜对称轴上,屏与棱镜底边平行。调节光路,可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源s发出的光经棱镜作用后,相当于在没有棱镜两个分别位于图

10、中s1和s2位置的相干波源所发出的光的叠加,(s1和s2的连线与棱镜底边平行。) 已知s1和s2的位置可由其它实验方法确定,类比“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实验,可以推测出若要利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源s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和_。图1VEam木板弹簧 .(12)图中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硬弹簧(即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全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为理想电压表。当木板上没有放重物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于图1中a 点,此时电压表示数为零。在木板上放置质量为m的重物,滑动变阻器的触头随木板一起下移。由电压表的示数U及其它给定条件,

11、可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1)写出m、U与k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 (2)已知E=1.50V,l=12.0cm,g=9.80m/s2。测量结果如下表:m(kg)1.001.503.004.506.007.50U(V)0.1080.1540.2900.4460.6.80.740 在图2中给出的坐标纸上利用表中数据找出mU直线。 mU直线的斜率为_Kg/V。弹簧的劲度系数k=_kg/V。(保留3位有效数字)10U/Vm/kg00.200.400.600.801.002468图223、(14分)dMNabc0 图为一电流表的原理示意图。质量为m的均质细金属棒MN的中点处通过一绝缘柱挂钩与一竖直悬挂的

12、弹簧相连,弹簧劲度系数为k。在矩形区域abcd内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与MN的右端N连接的一绝缘轻指针可指示标尺上的读数,MN的长度大于,当MN中没有电流通过且处于平衡状态时,MN与矩形区域的cd边重合;当MN中有电流通过时,指针示数可表示电流强度。 (1)当电流表示为零时,弹簧伸长多少?(重力加速度为g) (2)若要电流表正常工作,MN的哪一端应与电源正极相接? (3)若k=2.0N/m,=0.20m,=0.050m,B=0.20T,此电流表的量程是多少?(不计通电时电流产生的磁场的作用) (4)若将量程扩大2倍,磁感应强度应变为多大?24、(18分) 水平面上有

13、一带圆弧形凸起的长方形木块A,木块A上的物体B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体C相连,B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B上,恰使物体A、B、C保持相对静止,如图。已知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所有的摩擦,则拉力F应多大?CABF25、(22分) 如图,一质量为m=1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木板右端与墙相距L=0.08m;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2m/s滑上木板左端。木板长度可保证物块在运动过程中不与墙接触。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木板与墙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取g=10m/s2,求v0L (1)从物块滑上木板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与墙碰撞的次数及所用的时间; (2)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