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28180629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 01 目录 1 杨国荣 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2 袁梦倩 被遗忘权 之争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3 陈忠 城市社会 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返 1 2018年全国 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诸子之学 兴起于先秦 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 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 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 在广义上 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 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 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 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 照着讲 和 接着讲 两个方面来理

2、解 一般而言 照着讲 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 诸如训诂 校勘 文献编纂 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 反思 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 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 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 照着讲 相关的是 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 接着讲 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 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 接着讲 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 接着讲 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 从更深的层次看 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

3、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 而世界文化的发 展 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 新子学 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 新子学 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 与 接着讲 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 任何新思想的形成 都不能从 无 开始 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 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 的意义 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 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 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 照着讲 是 接着讲 的出发点 然而 仅仅停留在 照着讲 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难以继续前行 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就此而言

4、在 照着讲 之后 需要继之以 接着讲 接着讲 的基本精神 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 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 则是其逻辑结果 进而言之 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 与 接着讲 总是相互渗入 照着讲 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 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 接着讲 接着讲 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 也相应地内含 照着讲 新子学 应追求 照着讲 与 接着讲 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 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 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 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 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 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

5、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 新子学 受西方思想影响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解析 根据原文第4段 任何新思想的形成 都不能从 无 开始 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 可知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错误 答案 解析 D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 以突出 新子学 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 新子学 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 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 论证 新子学 接着讲 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 照着讲 接着讲 无法分离 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

6、推进的 解析 根据原文第2段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 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 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可知 文章重在表明 新子学 与历史上诸子之学应具有同样的内在品格 而不是突出二者的差异 答案 解析 A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 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 新子学 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 内含 接着讲 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 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新子学 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 就有必要从 照着讲 逐渐过渡到 接着讲 解析 A根据原文第2段 这方面

7、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 反思 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 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 可知 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错误 C原文中说 仅仅停留在 照着讲 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难以继续前行 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而选项直接说成了 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把可能的情况说成了绝对的情况 因而错误 D根据原文第4段 新子学 应追求 照着讲 与 接着讲 的统一 可知 就有必要从 照着讲 逐渐过渡到 接着讲 错误 答案 解析 B 2 2018年全国 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所谓 被遗忘权 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 有权被互联网遗忘 除非数据

8、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 数字化 廉价的存储器 易于提取 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 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 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 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 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 遗忘变得困难 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 的出现 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 被遗忘 的格局 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 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 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 被遗忘权 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 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 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 进一步说 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

9、的 隐私权 不同 被遗忘权 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 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 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 被遗忘权 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 被遗忘 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 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 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 面对现实 想象未来 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 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 被数据化 人成为数据的表征 个人生活的方方

10、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 即 我是 与 我喜欢 变成了 你是 与 你将会喜欢 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 劝服 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 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 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 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 压抑人的力量 进一步说 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 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 并塑造我们的认同 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 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 因此 适度的 合理的遗忘 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 被遗忘权 之争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

11、忆与隐私边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 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 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 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 和 隐私权 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 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 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解析 B由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第一句可知 人的主体身份 被数据化 大数据技术起到了加速作用 但与第1段所说的 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并无关系 而选项在 人的主体身份被数据化 与 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之间强加了因果关系 因此错误 C

12、扩大了表意的范围 被遗忘权 和 隐私权 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 错 由文章最后一句 适度的 合理的遗忘 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可知 对抗大数据的是 适度的 合理的遗忘 可见选项不正确 D不符合文意 由文章最后一段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 并塑造我们的认同 可知 如果我们 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那么我们也就支配 压抑了他人 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是 记忆霸权 而非 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 可见选项不正确 答案 解析 A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 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 记

13、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 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 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 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 解析 仔细审读原文 数字化记忆 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 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 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 遗忘变得困难 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由此可见 数字化记忆已经给数据主体 人 带来了问题 而不是选项中所说的 可能带来的问题 因此 本项混淆了时态 答案 解析 D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 如果没有主动权 就难以保护隐

14、私 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 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 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 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 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 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解析 扩大了表意的范围 根据原文第3段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 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 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 面对现实 想象未来 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可知 在某种程度上 这一内容的缺失使文意范围明显扩大了 可见选项错误 答案 解析 B 3 2018年全国 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城市而言 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

15、生存 创新 适应 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 综合能力 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 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 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 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 松散 或者过于刚硬 密集 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 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 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 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 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 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 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 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 注重把空间固

16、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 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 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 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 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 有弹性的城市制度 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 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 发展阶段 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 其主要任务是 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 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 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 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 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 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 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 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 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 走向僵化的表现 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 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 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 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 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 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 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 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 意义需要时 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 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 这个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