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复习一.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8017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复习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复习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复习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复习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复习一.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专题复习一一. 本周教学内容:专题复习(一) 专题复习(一)唯物论部分一. 主干知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 物质和意识的概念(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 物质和意识(客观、主观)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事物发展及其规律的意识能推动人们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反之,则起阻碍作用。(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也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它要求我们认识事物、改造客观世界都必须

2、使主观符合客观;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二)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 运动和静止(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2)静止的含义静止指的是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

3、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2)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还指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3.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 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

4、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三)一切从实际出发1.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含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唯物主

5、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2.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的作用和意义首先,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其次,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再次,这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四)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1. 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求是就是按规律办事,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2. 实事求是的意义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

6、良传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3.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二. 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这一部分知识,不仅要复习这些知识点本身,准确把握和界定这些知识点的内容,把它同唯心主义观点相区别,而且要注意它与辩证法观点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在回答有关分析认识实际问题的时候,更应注意。 例如:高考1995年第20题:“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

7、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C )A.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1995年第18题:“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主要是因( B )A.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B.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地历史的统一 C. 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 D. 意识依赖于物质 1996年第16题: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中国的国情。这表明( C

8、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 C.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这几道题考查的虽然都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物质决定意识问题,但都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从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上来考查,而不是唯物论观点的简单再现。 又例如,1995年的第16题:“满招损,谦受益。”这说明( C ) A.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D.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这一题的辩证法的色彩更浓,“满和谦、损和益”都是对立的统一,而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教材中从未出现过这种提法,

9、需要考生把意识的反作用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领会。本题还是从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结合的角度来考查唯物论的问题。三. 重点、难点 1. 重点 从理论上看,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当然是唯物论的重点内容,坚持唯物论一定要坚持这些基本观点。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从实践的角度看,从现实看,意识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如何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则成为重点了。因为我们学哲学,坚持唯物论就是为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做好我们的工作。我们重视世界的物质性,重视规律的客观性,就是因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10、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性的制约。所以,唯物论部分的重点内容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 难点 唯物论部分的难点主要在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上。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客观实际是多样的、变化发展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绝对的完全的符合,而是相对的近似的一致,主观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随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主观反映客观、主观符合客观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 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11、忽视这一点,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忽视或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则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和做法。准确把握这个度,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规律的客观性与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性。规律的客观性讲的是物质运动有规律,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存在物质运动,规律就存在。但一个具体规律的存在和起作用却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这个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条件变化了,起作用的具体规律也随之变化。所以,人们不能创造、改造、消灭规律,但是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起作用的具体规律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个问题,只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学习过的科学知识,就不难

12、理解。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两个文明问题不完全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文明建设固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但物质文明不能直接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需要建设,不是物质文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就上去了。(答题时间:60分钟)第一课检测题:中共中央10月25号召开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工作进行了研究。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调查,加强对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问题的研究,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十五”规划开好局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此回答13题。1. 中央政治局经常要对

1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进行调研,这是由于( )A. 这是共产党办事的一贯传统B. 自然界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C.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 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2. 此题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 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C. 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 一切以马列、为依据3. 党中央要求我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调查,这是为了达到( )A.“三个代表” 提出的更高要求B.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 更加了解人民群众要求和呼声D. 此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9月20日至10月20日,天津市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正在起草中全市“

14、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相关21个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据此,回答46题。4. 天津市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 这是中共中央的指示和要求B. 这是市委怕承担义务和责任C. 这是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D. 天津市委怕老百姓产生意见5. 天津从去年开始编制“十一五”规划,向社会公开招标18个重大研究课题,参与投标单位涉及230个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其中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3家、外地研究机构18家,参与竞标的各方面专家450多人。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19个课题组中标,并在指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已被吸纳。众多的研究机

15、构和大专院校中标,这表明( )A. 只要有了高深的知识,就一定能完成任务B. 知识构成是制约主观符合客观的主观因素C. 只要最有名的名牌大学参加就一定能中标D. 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有着深厚的科学知识6. 21个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连,要编好天津十一五规划,就必须( )A. 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的立场之上B. 以中共中央确立的原则为根本出发点C. 以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基本依据D. 要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7. 材料一: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制订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第五部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指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材料二:在中国区域经济的四大版块当中,唯有环渤海可以接东部,可以接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辐射西部,因此,发展好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天津的滨海新区在整个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则占据着一个特别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