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经济与管理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7970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经济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经济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经济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经济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经济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经济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经济与管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简答题1农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哪两个阶段?其中,在第二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答: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对农业实行保护的阶段。2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的发展历程(阶段)答:土地改革阶段;农业合作化阶段;人民公社阶段;家庭承包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3如何界定传统农业与现化农业?改革传统农业的关键是什么?答:传统农业是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前的农业,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为传统农业,基本上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长期停滞的小农经济。现代农业是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到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它的基本

2、循噗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入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要引进新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要素,也就是说,传统农业必须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4不同的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类型?答:资本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劳动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中间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5我国经济类型的划分依据?农业中的经济类型有哪些?答:()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和国家有关法规作为我国划分经济类型的依据;()国有经济的形式:一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国营农场、国营林场、国营牧场、国营渔场等;二是从某一方面为农业服务的各类农业企业单位。集体经济的形式:一是人民公社化

3、后的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经济实体;二是乡镇企业;三是一些服务性的经济实体。农业中的私营经济类型的形现形式: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以雇佣劳动基础进行生产经营。合作思想的起源?合作社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合作思想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而产生和发展的;()参加合作社组织的成员应本着自愿的原则,氖的人都不受人为的限制成任何社会、政治、种族、及宗教信仰的歧视,而享受应有的权利并承担义务;合作社组织必须是具有民主性的组织,其工作应由社员选出或指定的人员进行管理,并对社员负责;一个合作社的经济成果属于该社全体成员,对于经济成果的分配,避免一个成员占其他成员的利益。我国农业合作发展的过程?答:首先是

4、农业生产互助组,它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互助合作组织的初级形式,特点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经营基础之上,这行劳动互助,产品归农民自己所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互相交换使用中,因数量和质量不等而不能完全相抵的部分,根据当地的社会工资或当地的习惯以实物或现金形式补足;其次是农业初级合作社,它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互助合作组织;再次是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它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生产资料归集集体共同所有,统一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完全的按劳分配。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调控内容?答:.(1)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市场的不完全性;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使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的存在;市场机制会生成一些

5、不良的社会后果;市场机制是一种事后调节,容易造成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本身还无法解决市场秩序的维持问题。(2)农业的产业特性:农业生产的分散性要求有宏观调控指导,以保证微观上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农业涉及最基本的国民生活;农业既是“业”,也是“农”,因而不仅具有产业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农”所特有的环境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2制定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为农业提供公共物品;维护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秩序;实施农民的市场风险保障和国家的食物安全保障;调节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发展中的私人产权;管理农业发展中的宏观经济。9农业经济管理特性?农业自然资源的分类依据及内容?答:1. 农业是

6、一个综合基础产业,涉及部门很多,涉及面广,难度大;农业经济管理的时效性差,这与农业生产周期长这一特点有关;因地制宜和分散是农业经济管理的第三个特点;农业比较效益低,效益提高缓慢,导致地方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产生惰性,农业为弱质产业,同时也是基础产业,其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展。2分类:一是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荒地和各种非农田以及地下矿藏;二是气候资源,包括光能、热量、降水、空气等;三是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的多少往往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作物布局,有时成为农业丰歉收的关键因素;四是生物资源,包括人类栽培、饲养、培养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也包括野生的植物、动物

7、和微生物。按其存在的数量和能否恢复,更新及其再生产的程度来划分共分为三大类:一是限量资源,其数量随开发利用次数的递增而递减,而且已经消耗了的,不能再新和再生产的;二是长流资源,它是可永续利用或循环利用的资源。这类资源数量无限巨大,或经常流动。如太阳有、空气、雨水、风能、水能、潮汐能等;三是生物资源,又称可再新、可再生能源,它的内容包括自然界生产的一切动值物,其中有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鱼类、土壤微生物等。这类资源。在环境适合、保护或管理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恢复、再新、再生产,在环境不宜或保护、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其更新、再生产就受阻,使其数量不断减少,以至灭绝。10如何用生态平衡理论指导农业自然

8、资源的开发?答:必须严格遵守生态平衡这一自然规律,不断维护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从而把社会再生产置于生态平衡这一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当不得不打破原有生态平衡时则应考虑建立有利于人类的新的平衡。(1)确定最佳持续收获量,避免掠夺式经营。所谓最佳持续收获量,是指最大限度地持续地利用一种资源,而又不损害该资源自我更新能力时的收获量。(2)调整农业结构,走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道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在各生态系统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渗透的,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树立全面利用和永续利用的观点,调整农业布局,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走农林牧副渔

9、综合发展的道路。(3)积极改造自然,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十分注意保持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人进行调节和控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佳生态系统。(4)对自然资源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一方面要把整个自然环境当成一个整体,从战略的高度,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对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进行全面安排与合理规划。(5)积极建立生态农业。所谓生态农业,是指利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的方法,并吸收现代科技成就,因地制宜地合理搭配农林牧渔的比例,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家业生产体系。1

10、1土地的特点及经济原理?答:(1)土地的特点数量或面积的有限性数量或面积的有限性是指土地不是劳动产物,而是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它的面积是有限的,但不能创造出新的耕地来。土壤肥力变化的双向性土壤肥力的变化是双向性的,在合理使用过程中,其肥力会不断提高;但是使用不当,土壤肥力就会逐步下降,甚至遭到破坏。位置的固定性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的位置是不能够移动的,土地的位置是指各地区土地的分布,这种分布人们无法移动它,除通过各种途径来改变各种不利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外,还应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趋利避害,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好的经济效果,这是合理处用土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另外,根据土地的这一

11、特点,在安排固定于土地之上的一些农业基地建设时,必须慎重考虑,如果投放不当,就要造成很大损失。(2)土地经济原理土地报酬递减律土地报酬递减律亦称“土地肥力递减律”。它的基本论点是:每次投入土地的追加劳动和追加资本所带来的产品数量,不是相应增加而是递次减少。级差土地收入级差土地收入(或称土租)是指在耕种条件较优的土地上所获得的超额收入,级差土地收入是社会主义农业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经济范畴。土地比较肥沃,或者是所处地理位置较好,或者是集约经营水平较高,投入等量劳动在同等量数量的土地上就能获进更多的产理和收入。12什么是农业集约经营,如何评价农业集约经营的水平和效果?答: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

12、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改善经营管理,进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为了反映农业集约经营的情况,需要设置两类经济指标。一类是评价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指标。前一类指标主要有:(1)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生产资料综合价值指标;(2)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单项生产资料数量或价值指标,如单位耕地面积的肥料施用量、单位耕地面积上拥有农业机械的数量等指标。(3)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生产成本。后一类指标主要有:单位耕地面积上的农产品产量;单位耕地面积上的农产品总产值;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单位耕地面积上的纯收入等。在评价农业集约经营时,应将两类指标结合在一起。13什么是土地资源管理?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13、答:土地资源管理又称土地管理,它是国家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和监督土地利用和土地开发,整治、保护等方面的决策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科学的综合性措施。基础管理土地调查、登记、统计、分等定级、土地动态监测和土地权属的确认与变更的登记,建立土籍档案等。用地管理它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改造及城乡建设用地的审批等。土地经济管理坚持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开展土地使用权到有偿转让运用经济手段,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土地法制管理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建立健全土地法规体系,强化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查处非法土地买卖和非法占地案件。土地科技管理土地管理的科学

14、研究和现代土地科学技术的应用等。14什么是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影响农业劳动利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农业劳动力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实际参加农业劳动的程度,劳动力自身的自然状况,技术能力和觉悟水平,而且还与客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自然资源、土地结构、人地比例、多种经营的开展情况、农村工业发展水平、农作制度、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状况,劳动组织和劳动报酬、责任制状况、干群关系以及家务劳动的社会化程度等等。15什么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答:生产率是指生产要素的利用效果,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产生比值,一般有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公式如下:L=P/t16农业剩余

15、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含义)?答: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农业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转移;其二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17农用资金的特点?答:首先,农业资金使用的周期长,风险性大;其次,农用资金需求的季节性较强,很不均衡;再次,农业投资报酬率一般较低,农业是以生物作为生产对象的,并且农业的核算精度也较差一些,所以报酬率较低;最后,农用次金使用一般分散性较大,农业生产单位规模小、数量多、农业生产项目繁杂,分布较广,决定了农用资金使用比较分值。18什么是农业投资?农业投资的立体模式?答:农业投资是指用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一切物代劳动和活劳动的支出,或者说用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科学技术投入的贷币表现。我国的农业投资主体在新的经济体制下逐步地多元化了,由传统的“国家集体”模式转变成“国家集体农户银行外资”的新结构。19农业投资项目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答:农业投资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项目评估。20农业流动资金的内容?提高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主要途径?答:农业流动资金是垫支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资金,农业企业的流动资金是由生产领域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流通领域的成品资金,资币资金、结算资金所组成的,它的特点是一般只参加一次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