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教案旧.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7965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教案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教案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教案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教案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教案旧.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哲学第二课教案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第一课时 课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目的: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重点:联系的普遍性难点:联系的客观性教程:【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前言:唯物论回答了这个世界“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本质是物质。唯物辩证法回答这个世界“怎么样”认为这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观点,按客观规律办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板书)【预习思考】1、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正确)没有任何一

2、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正确)“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是错误的。2、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3、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2004年7月2日,中国文化年在巴黎落幕。中国的熊猫,团体操表演让法国人如醉如痴。2004年10月2005年7月,法国文化年在北京,上海,深圳举行,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请用哲学分析。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

3、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中法文化年使中法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具体形式,两国关系更加紧密,推动了两国的交流与发展。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之间 (外部联系) 相互影响1 联系是指 的 的关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联系) 相互制约例1:在桑基鱼塘中,“桑蚕鱼”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食物链内部,“桑蚕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又与外部阳光,空气,水分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例2:学校(政教总;班级之间)例3:非典的流行,影响了交通运输,商业,旅游,教学,但有利于药材的生产和销售。思考:哲学上讲的联系与我们生活中具体的联系是什么关系?(共性个性)22、联

4、系的性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多样性,可变性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四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 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例1:社会生产的总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细胞(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人的一生例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分析: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之间)例:杀狼保鹿 鲶鱼效应

5、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例:学校小卖部) 例:非典流行的影响;“9。11”恐怖事件影响了整个世界;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波及到整个东南亚,而且影响到中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等。每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着横向联系;自身存在着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我们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积极利用有利的联系,尽量避免不利的联系)例:孟母三迁例:人类社会: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同一事物的过去,现在,将来也存在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个世界)【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是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联系是

6、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正确)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正确)“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是错误的。 (1) 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脱离具体条件孤立地考察事物,一切都无法理解。因此,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例:(风牛马不相及)事物的(2)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因

7、此,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例1: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之间存在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这种客观联系,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必然受到惩罚。 漫画:原始森林狩猎中心木材超市根雕艺苑沙漠公园例2:“9。18”犯罪率最高(就要发)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例3:一个女大学生才华横溢,但难以找到工作,原因是她姓“裴”与“赔”同音,老板敬而远之。例4:(2002北京)“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个观点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不是说联系是不可改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联系的客观

8、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这并没有改变联系的客观性,只是改变了联系的具体形式。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例1:教师学生 北京非典期间,通过网络教学。例2:朋友之间的联系:走访信件电话,网络例3: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京九铁路的建设,加强了北京与九龙的联系;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例4: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总结:如果联

9、系发生变化,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珠三角加强联系,中法文化年两国联系加强。(4)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对各种不同的联系要作具体的分析。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方 法 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例1:三大产业的关系;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例2: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

10、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例3:2004年7月2日,中国文化年在巴黎落幕。中国的熊猫,团体操表演让法国人如醉如痴。2004年10月2005年7月,法国文化年在北京,上海,深圳举行,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请用哲学分析。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中法文化年使中法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具体形式,两国关系更加紧密,推动了两国的交流与发展。 第二课时 【总第14课时】课题:

11、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目的: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及意义重点: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方法论意义难点: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教程:【复旧】2004年7月2日,中国文化年在巴黎落幕。中国的熊猫,团体操表演让法国人如醉如痴。2004年10月2005年7月,法国文化年在北京,上海,深圳举行,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请用哲学分析。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中法文化年使中法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具体形式,两国关系更加紧密,推动了两国的交流与发展。【导新】联系具有五性: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我们今

12、天学习一种特殊的联系因果联系。【预习思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因果联系吗?因果联系具有哪些特点?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何?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具有哪些方法论意义?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1含义:例:非典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家减免税收;9。11事件美国攻打阿富汗。 引起板书:任何现象其它现象 被引起由学生举例:由于破坏大自然,因而受到了惩罚;因为努力读书,考上了大学。思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因果联系吗?从字面上看,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但这是宗教教义中的观点,教育教徒弃恶从善,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是建立在唯心主义思想之上,没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只能说是一种主观愿望。2 特点:具有先行后

13、续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本质特征)例:春夏秋冬更替 电闪雷鸣 改革开放在先,新的犯罪在后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 时间顺序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形成先行后续的顺序。地位作用不同。原因处于“主动”地位,是引起者;结果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是被引起者。正是因为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所以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例:犯罪制裁 日本入侵中国反抗 国际经济旧秩序南北差距拉大联系:二者互相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P51想一想 AB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B转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

14、亦然;另一种情形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注意,并非任何一种因果关系都能成为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关系才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例1:9。11事件阿富汗影响经济发展 禽流感的扩散,引起了养殖业的萎缩,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例2:生产消费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和平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例3: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原理: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从认识角度)例1: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在思考是使什么苹果落地,为什么不往上面落,经过反复思考,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