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7953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含解析) (1).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水市一中2017级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政治试题(理科)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像这样的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盏的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A. 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应顺其自然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 文化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盏的灯,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不是强调文化现象的普遍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B项中的“应顺其自然”说法错误,排除;文化有优秀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之分,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2.管子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时,他又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肯定全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承认文化对治理国家具有反作用否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A.

3、B. C. D. 【答案】B【解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正确;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在管子的观点中没有反映,不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承认文化对治理国家具有反作用,正确;管子的观点中并没有否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3. 孔庙、孔府、孔林简称为“三孔”,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三孔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A.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 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C. 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D.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4、:“三孔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参观历史文物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故D符合题意。题中强调的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A、C与题意不符。B错误,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考点:文化的内涵与特点4.自2018年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A. 彰显着世界

5、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B. 体现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C. 表明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 反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日益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表述本身错误,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B选项“逐渐走向趋同”的表述错误。C选项与题意不符。近年来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国门,让国外的人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反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日益增强,D选项入选。5.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6、”的蔚然新风。这表明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 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D. 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知识。A项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指的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题目主要强调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故A项错误。B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指的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从“为政贵在行”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故B项正确。C、D项,题目主要强调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并未涉及传统习俗、传统思想,故C、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

7、为B。6.1960年起,中国向非洲派驻援非医疗队,他们带去了中医针灸服务,使不少非洲人了解了中医针灸,为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伴随着非洲人民对中医针灸的认知,中医针灸诊所也在非洲各国发展起来为增进非洲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中医针灸在非洲的传播发展说明A.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最重要途径D.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中医针灸在非洲的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个性,被非洲理解,体现了文化的共性,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适合题意;材料中提到的是我国中医针灸往外传播,不是中华文化包容其他民族文化,排除

8、A;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的途径,但不能说最重要途径,C错误;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7.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远古文明,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和兴旺发达开启了先基,伏羲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和共同财富。2018年6月22日,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義典礼在台北市与甘肃省天水市同步举办。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有利于增进两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表明两岸的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地位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答案】B【

9、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增进两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所以和符合题意;两岸的和平发展取决于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取决于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说法错误;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地位并不是因为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而奠定的,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点睛】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

10、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8.“重檐之上的月光,曾照进古人的宫殿;城墙上绵延的灯彩,映出了角楼的瑰丽。今夜,一群博物馆人将我点亮,我在北京的中央,献给团圆的你们,一座壮观的城。”2019年上元之夜,紫禁城“灯光秀”上演(如图)。350盏红灯为9米多高的城墙涂上一抹胭脂,灯光为笔,在金色琉璃瓦上绘出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现了山河壮丽和市

11、井繁华。请为这则报道确定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A. 创新文化的时代内容,使传统文化“新”起来B. 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传统文化“走”出去C. 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动”起来D. 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使传统文化“沉”下去【答案】C【解析】【详解】2019年上元之夜,紫禁城“灯光秀”上演,350盏红灯为9米多高的城墙涂上一抹胭脂,灯光为笔,在金色琉璃瓦上绘出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现了山河壮丽和市井繁华。最恰当的题目是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动”起来,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运用现代科技使传统文化动起来,不体现创新文化的时代内容,也不体现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

12、,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点睛】新时代,我们更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9.18集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一经播出便获得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该片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激起观众的共同记忆。材料表明A.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

13、发展C. 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 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激起观众的共同记忆。表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C项符合题意;AB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点睛】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社会实践

14、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10.今天,我们可以在全网搜索推荐书单、点击阅读,可以在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阅读越来越变成“悦读”。从读者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推荐、权威媒体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增添乐趣。这一现象对图书出版企业的启示是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不断丰富图书品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适应阅读方式新变化要

15、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增进良好社会效益为经营目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从读者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推荐、权威媒体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增添乐趣。这一现象启示图书出版企业要不断丰富图书品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适应阅读方式新变化,项符合题意;文化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不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点睛】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11.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圆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