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7949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测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50分)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椐此回答12题1公民之所以要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是因为法律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公民有依法参与政治和管理国家的权利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公民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义务A B C D 2公民要想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和要求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加强对政府权利的制约和监督AB CD3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时因为人民民主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坚持人民民主

2、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A B C D4下列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对一定阶级既实行民主又实行专政 统治阶级的民主意味着被统治阶级的专政A B. C. D.5.我国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出国旅游相当普遍.不少国家为了方便中国旅客,写有中文的标牌.有一类中文提示使我们中国人感到耻辱,在旅游景点或商场等公共场所,赫然贴着中文警世:“请勿大声喧哗”“请不要随地吐痰”等.这告诫我们: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 公民要有国家主人翁意识,尊重人格国格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公民要维护国家的安定A. B. C

3、. D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据此回答6_7题6.宪法的这一规定主要说明 公民的个人利益应该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公民权利和义务相一致A. B. C. D.7.宪法作出这一规定是因为自由是相对的,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的权利既受宪法保护,又受法律限制 我国公民拥有监督权A. B. C. D. 8.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每位同学都积极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选举活动 参加网上评议政府的活

4、动参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参加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活动.A B C D9.2008年12月,江苏宿迁市有300多名领导干部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述职述廉报告全文,网民可以跟帖对每一位干部作出评议。上述做法 A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B为公民参与决策过程提供了新的有效渠道C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新的有效渠道 D为公民行使民主选举权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0.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有在乡镇一级实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这是因为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 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特别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巨大提高C.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人民

5、群众的民主素质不高D.乡镇级的人大代表与公民的关系最为密切,最能代表公民的利益11.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大大超出当地人口.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参与务工所在地地方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 在权力机关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代表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这有利于将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中来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法定的政治权利A B C D12今年“”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都开辟了表达民意的专栏,如“听民意,答民情”、“我

6、有问题问总理”“我给总理献一策”等栏目。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说:“期间我一直在上网,广大网民向我提问题,提建议,甚至为我分忧,多大数百万条,参与的恐怕有上亿人。”这一现象表明人民群众越来越关心国家政治生活 网络已成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网络的便利性使政府能及时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网络技术搭建了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互动沟通的平台。拉近了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A B C D13某市政府在网上开通“百姓论坛”,规定各职能部门安排专人每天浏览网页,对涉及自己部门的帖子必须在3天内给予回复,对“投诉帖”则要尽快纳入调查处理程序。最近,有14个单位因为没有及时回帖而被通报

7、批评。“百姓论坛”的开通 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改变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供了公民利益诉求的新渠道 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A B C D14某市人民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征集市民建议活动,并设立“最有价值建议奖”。如果市民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就能获得重奖。上述材料体现了公民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推进了决策的科学 化、民主化政府与公民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政府的决策取决于公民的建议A B C D15某区通过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居委。这反映了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参与民主管理居委会干部居民选,是公民

8、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本居住地区全体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居委会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A B C D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引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这是推行村民自治以来第一份全面规范村民委员直接选举工作的重要文件,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政策性依据。据此回答1618题。16、在我国,村民委员会是A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B广大农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形式 C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 D我国基层政权组织17、_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A民主决

9、策 B民主监督 C自己选举当家人 D民主评议村干部18、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经历了一个从委任到选举制,从直接选举到间接选举、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的转变过程,实现了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这反映出我国的基层民主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我国的基层民主逐步走向规范化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程度很高 A B C D19下列不属于城市居民委员会作用的是A调解居民纠纷 B协助维护社会稳定 C办理本地居民的户口业务 D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20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在法规起草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吸纳广大公众的意见,被称为“开门立法”。“开门立法”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

10、律平等 了解民情,反映民情 ,集中民智 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A B C D21某交通局从2003年下半年起连续两次在部门服务社会评议中名列倒数第一。根据事先确定的规则,交通局领导班子的5位负责人分别被降职调任处理。上述材料体现了对政府部门进社会评议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表现对政府部门进行社会评议,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评议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对政府部门进行社会评议可以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A B C D新修定的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到指定的场所提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

11、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实施有关法律禁止的行为。据此回答222322上述材料表明新修订的信访条例限制了公民监督权的行使,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必须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A B C D 23下列对信访举报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检举权的制度B信访举报制度是检察机关为举报贪污贿赂案件而设立的C信访举报制度的实施方式是给国家机关写信D通过信访举报行使监督权必须坚持事实求是原则24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现乡两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享有选举权的人占18周岁以上公民人数的99.,参选率一般都在90以上.

12、这一情况集中说明A.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B.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形式C.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D.我国的选举不受性别和年龄的限制25.在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是A.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B.乡镇人民政府C.村民委员会 D.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二、简析题:26村民自治就是村民自主管理村级事务而不受任何干涉,针对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0分)27自中央部署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各级检察机关坚持对重大案件适时介入侦查。截至2007年3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黑恶势力犯罪嫌疑人17614人,起诉10118人,查办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职务犯罪案件54件62人。专项斗争维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消除了一批不和谐、不稳定因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广大人民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拍手称快,纷纷称赞“得民心,顺民意”(1)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什么关系?(6分)(2)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