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 (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7724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 (2).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政治(理科)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他们最怕听中国人对他说“Up to you(随您的便吧)”。这主要说明了A. 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B.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C.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D.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答案】C【解析】“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

2、,“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说明中外对“客随主便”的理解、做法不同体现出不同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不同,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2.厉害了,我的国票房近6亿元,其用写实与科技的拍摄方式把国家发展的家国情怀很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体现了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在很多中国人心中产生了共鸣,倍受震撼。这表明电影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他们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相互交融,票房表明了人民群众的喜好与选择才是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优秀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

3、量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创新。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干强调用写实与科技的拍摄方式展现家国情怀,表明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入选。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强调电影在很多中国人心中产生了共鸣,说明优秀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入选。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而不是电影工作者,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不是他们的灵感,排除。选项观点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并不是人民群众的喜好与选择,排除。故本题选C。3.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4、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是因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物质力量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正确,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是因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错误,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故答案为:D。4.苏东坡的“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丘浚的“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

5、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杨维桢的“绿衣歌舞不动尘,海仙骑鱼波袅袅”,无不描绘出海南宛如仙境的动人景象。然而再美的海南自然风景也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文化不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东西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自然风景不会给人以文化感悟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材料中的自然美景不是人类社会的现象,不是人的精神活动和产品,所以不是文化,两项符合题意;文化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项观点错误;特定条件下,纯自然物也能给人以文化感悟,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5.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

6、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选项与这一思想最贴切的是A.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不约而同,不谋而合D.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答案】D【解析】【详解】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启示我们要发现其它民族文化的“美”,并欣赏其“美”,这样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故D选项表述与题意最贴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谓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与题意不符,排除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

7、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与题意不符,排除B。“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均指事先没有约定(商量)而相互意见一致,与题意不符,排除C。选D。6.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采用中国传统方式培养女儿,要求每科成绩必须拿到A,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她的严格要求下,两个女儿举止大方、彬彬有礼,门门功课皆“A”。姐姐14岁就进入世界音乐的圣殿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奏,妹妹12岁就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但在美国人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个性,是残忍的、不成功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表明:A.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8、思维方式D.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答案】C【解析】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立和行为的选择。中西方在教育培育孩子的方式上不同,对教育方式的认识不同,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中的“完全不同”说法错误,排除;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交际过程中的行为

9、举止等方面。(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7.“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A. 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 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

10、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意思是安闲自在地漫步于山林泉石之间,就能使人世间的凡俗念虑逐渐停息。如果从容自得地留恋于诗书图画的雅趣之中,那身上的粗俗习气就会潜移默化地消失。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项正确;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是一切文化活动,A项说法错误,排除;人不是参加文化活动就一定变得高雅,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知识,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8.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这蕴含的道理是社会实践活动是

11、文化的产物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决定人发展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 B. C. D. 【答案】C【解析】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通过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项符合题意;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项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

12、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9.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宣读庄子秋水篇;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冗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来,俗尘满襟,宣读史记项羽本纪及游侠列传。这段话主要是想说明A. 读书选择可以随时空环境不同而变化B. 读书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 读书环境决定读书的内容D. 读书必须要有特定环境才能深入【答案】A【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不同时空环境下选择不同的书去读,感受不同文化对人的影响,这说明读书选择可以随时空环境的不同而变化,A适合题意;B说法正确但与

13、题意不符;CD夸大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错误的,排除。10.“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灶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狄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透过除夜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可以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是一个民族凝固的艺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题肢和说法正确。民族文化差异不能也不可以被消除,题肢说法错误;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凝固的艺术,题肢说法

14、错误。本题选择A选项。11.“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正式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位居世界第一。国际社会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所以国际社会要保护文化遗产,两项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

15、日,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12.“书信一短信一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大众传媒是以网络的出现为标志的现代媒体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网络等现代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 书信一短信一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实现”说明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本题符合题意;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观点错误,应排除;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因此认为网络等现代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的说法是错误的,观点错误,应排除;本题应选B。13.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