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1

上传人:文禾 文档编号:128177104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融入数学文化 感受数学魅力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读张维忠教授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这本书,引导我从文化的视角理解数学,让我收益非浅。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想当然地以为:数学文化不过就是一些文化素材,且与数学知识相分离。“渗透数学文化”就是在课堂的局部安放几个“文化素材”而已。对于教材中的数学文化,也是按照头脑中自己想当然的方式去教。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数学的“文化性”并不是追求表面热闹,而是要培养学生深层的数学思维。我觉得要想在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基于数学文化

2、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实践者对于数学文化的理解不再肤浅,若对实践方式仅仅停留于方法层面上的研究和认识,单纯强调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流程,盲目崇拜那些“可以增加文化味”的方法、素材,其结果往往背离数学文化教育的初衷。研究中不仅要求教师对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要深刻领悟,还要求其能够进行学科外的联系拓展,这既需要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又需要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多方的寻觅。但是,即使这些都具备,若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不能妥善地安排丰富的素材,那么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还是很容易陷入“数学文化灌输”的境地,不仅无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就是基本的知识传播功能也将丧失。我们自身综

3、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二、在挖掘教材中突显数学文化数学是精彩的,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数学课堂文化,让孩子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地调动,让孩子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这么理想的课堂,是靠教师的智慧充分挖掘教材,传播文化。当然,这也与数学文化的自身魅力密不可分。苏教版实验教材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从一年级开始就以生动有趣的图片、有趣的实践活动课来初步

4、渗透数学文化。到了中高年级,以“你知道吗?”为题,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呈现,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在精简练习中发挥数学文化作用张维忠教授提出的构建“经验触动数学化理解多领域渗透回顾反思”的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其中的“数学文化理解”与“多领域渗透”是该模式的核心。在这两个环节内,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为何是一种文化,感受到数学的过程性、易谬性,体验到数学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数学发展的

5、影响,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世界以及从文化的角度反思数学。这一模式最适用于那些知识点相对教少,核心概念具备文化关联特质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内容知识点繁杂、线索凌乱,完成基本的认知任务之后,教师即无拓展的空间可言,数学内部系统的操作可能会完全取代数学与外部系统的交流。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也不能喧宾夺主,要将学习的内容和渗透的数学文化有机融合,切忌为了数学文化而数学文化,将知识和数学文化割离开来。数学文化的渗透要根据实际而定,因内容而定,因教学的时间而定,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文化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立足于数学本质,通过建立数学与数学史、社会文化、数学应用、民族传统等的联系,将数学本质与学生主体经验相关联,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以及对学生经验的开放接纳贯穿始终,圆满地实现了教学三因素的统整。这一模式需要通过大量的时间,大量的数学文化题材,在课堂中不断渗透,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心智,通过震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融入了数学文化的课堂,必定会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数学的亲切。如何将传统教学与这一模式下的教学相结合,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数学课堂,将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