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青田积极探索旅游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对策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17259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青田积极探索旅游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旅游行业)青田积极探索旅游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旅游行业)青田积极探索旅游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旅游行业)青田积极探索旅游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旅游行业)青田积极探索旅游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青田积极探索旅游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青田积极探索旅游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田积极探索旅游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对策青田旅游不乏资源,由于受体制不顺、机制不全、产品开发不足等三大瓶颈因素制约,旅游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子,把发展旅游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中国青田石文化旅游区、石门洞刘基文化旅游区创4A为重点,充分发挥“三乡文化”优势,明确发展定位,突破瓶颈制约,创新发展思路,旅游业初步呈现出跨越发展的势头。2008年,共接待游客124.81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4.35%,实现旅游总收入18.6亿元,比去年增长22.40%。今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69.95万人次,同比增长35.0%;实现旅游总收入8.852亿元,同比增长43.0%。主要做法

2、:一、明确定位青田素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田鱼之乡、杨梅之乡”的美誉。6000年的青田石雕文化醇厚绵长,青田石雕被尊为“印石之祖”;三百多年历史的青田华侨文化精彩纷呈,青田有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万华侨华人,在青田随时可以品尝到纯正的意大利咖啡,新西兰牛排,法国葡萄酒;青田名人辈出,刘基、陈诚、章乃器等一批名人皆出于此。这里有亚洲唯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这里有全球最大、最鲜甜的杨梅。青田发展旅游潜力很大前景很好,近年来,青田明确提出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我县支柱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奋斗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今年在全县干部大,以及“”上明确

3、要求加快发展旅游业, 把旅游业作为事关青田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来抓。同时,我们深入研究青田旅游资源,深度剖析青田发展旅游的优势和劣势,倾听有关旅游专家、学者及社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转变思路,突出自身优势,以“石雕文化”、“华侨文化”、“名人文化”为核心地位,以“欧陆风情”为主体形象,进一步明确了青田旅游品牌定位:“华侨风情,石雕青田”。树立以人文资源带动自然资源开发的理念,构建“一湖四线”旅游发展格局,把青田建设成集度假、休养、体验、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二、理顺体制针对旅游管理上存在“分属管理,多头分散、职能交叉、各自为战”的现象,我县以点带面,全面突破体制障碍。一是成立了石门洞

4、森林公园管理委员,负责石门洞景区景点规划、开发、保护、利用、建设的统一管理工作,统筹石门洞景区的旅游开发。石门洞景区是青田老牌3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旅游资源分属于政府不同部门管理。石门洞作为国家森林公园归口林业部门管理,这种分工管理格局,导致政府部门大多只能从本部门的业务角度去认识资源、管理资源。石门洞林场职工的观念仍旧是“靠山吃山”,没有真正探索走发展旅游的路子,游客数量无增反减,大大落后周边县市的旅游发展。针对石门洞林场的窘境及全县旅游发展的困境,我县一方面提出对石门洞林场进行体制改革,另一方面积极帮助林场理清发展思路。2008年成立石门洞管理委员,采取了“政府主导、

5、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配套”的旅游景区体制管理和开发模式,摆脱原先产品开发无序的局面,实现了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分离,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解决了束缚石门洞景区发展数十年的老大难问题;二是今年我县成立了青田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代表县政府行使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资金融资的主体职能,进而统筹全县旅游资源的规划、包装和开发。统筹和整合青田旅游资源是加快青田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职能集中财力完成全县的重点布局,着重抓好骨干项目和龙头项目,使市场与资源开发达到最大的开发效率。自此,全县旅游开发一盘棋的格局初步形成。三、完善机制我县缺乏把各种积极因素组合起来的发展机制,是青田旅游发

6、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县在深入研究青田旅游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积极吸取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充分认识到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机制是当前加快青田旅游发展的必然之举,为此,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精神,认真研究关于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和十几个县市的旅游扶持政策,征求很多专家、省市领导,以及本县相关部门的建议,结合青田旅游发展实际,制定和出台了我县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内容涵盖了青田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要求成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大景区建设;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建设;对旅游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等等,每年安排2

7、000万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政策性奖励或补助支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拨千斤”的作用,以进一步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形成政策洼地,吸引非政府性资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意见坚持扶大扶强的原则。出于对旅游资源保护和有序开发的考虑,出台的政策重点向旅游大项目倾斜,对高标准高规格的宾馆以及3A级以上的景区重点予以奖励。一是非政府性资金投资的旅游项目:被国家旅游局评定机构或授权组织评定为国家5A级、4A级、3A级的旅游景区,分别一次性给予600 万、300万和100万元的奖励;被评定升级为国家5A、4A级的旅游景区,分别一次性给予 200 万元、100万元的奖励;被批准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

8、,分别一次性给予300万元、150万元的奖励;二是被国家旅游局评定机构或授权组织当年评定为五星、四星、三星的旅游饭店,分别一次性给予150万元、80万元、20万元的奖励;被评定升级为五星、四星级的旅游饭店,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 30万元的奖励。三是提高旅游企业的用地比例,观光农业、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建设享受工业园区同等待遇,对投资5000万以上的旅游项目,采用“一事一议”。该意见出台,形成我县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参与、企业运作的旅游发展格局,实现旅游经济在经济危机中逆流而进,推动青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四、创新发展。我县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着力打造新亮点,培育新优势,努力促进青田旅游大

9、发展。一是创立了青田、温州地 “11+1”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打造了三大共赢平台,形成了跨区域合作的良性机制。二是创新旅游营销宣传。举办全国首届县级网络旅游节,联动国内外百家媒体,通过网络这个无边界、不受版面、时间限制的窗口,以图片、文字、视频、互动活动等多种形式介绍青田旅游,达到了轰动效应。三是创新景区发展模式,提出创建中国青田石雕文化旅游区,这种多节点、组合型旅游景区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少有先例。四是创新政校合作模式,与三江大学旅游资源研究所合作成立东欧研究中心,为我县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出谋划策,为我县培养和输送旅游专业人才等多方面的合作。五、推进项目。我县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我县旅游发

10、展的关键环节,着重推进一批事关旅游长远发展的旅游项目,今年已经投入1.36亿元用于景区开发、通景公路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重抓创4A景区项目建设,坚持把创4A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县委常委、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县四套班子议先后4次听取创4A工作汇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视察创4A工作,专门成立中国青田石雕文化旅游区、石门洞刘基文化旅游区创4A工程指挥部,统一指导和协调创建工作。目前,创4A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迎评验收阶段。二是着眼长远,跳出4A抓全局。在全力推进创4A工作的同时,我县启动了县城欧陆风情改造工程和石雕原石市场建设、瓯江青田段水利枢纽工程、陈诚故居的旅游开发。在加强景区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推进景青公路、小令至阜山、山口至方山公路、石门洞至师菇湖公路、外雄至石门洞公路、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等,为我县旅游发展打好基础。三是进一步充实旅游项目库,发挥青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职能,重点策划包装滩坑库区、驮滩、奇云山、阜山-章旦红罗山庄等一批特色性强、带动力大的旅游项目前期工作。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