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我从彩虹那边来》读后感

上传人:文禾 文档编号:12817230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心得】《我从彩虹那边来》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书心得】《我从彩虹那边来》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书心得】《我从彩虹那边来》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书心得】《我从彩虹那边来》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心得】《我从彩虹那边来》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心得】《我从彩虹那边来》读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一种需要,叫孩子的需要读我从彩虹那边来偶然听来一句话“有一种冷,叫妈妈以为冷”。 “有一种冷,叫妈妈以为冷”,换个情境,再放眼我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是“有一种需要,叫老师以为的需要”,“有一种成长,叫老师以为的成长。”回顾这些年工作经历的时候,那和孩子们一起曾经欢悦的身影,欢畅的笑声,无不让我诧异于自己曾经的那份时时燃烧的热情,诧异于自己曾经的那份取之即来的欢喜和满足,诧异于自己曾经的那份满满的自信。诧异是因为此时的迷惑。我发觉工作的时间越久,反而越迷惑。 真的,疑惑很多,为什么每年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越来越“难带”?为什么才七八岁的毛孩就开始自主意识特强,特别“小大人”? 而我是否真正地

2、了解这些孩子,是否像我曾经自以为的那样走进过他们的心里?他们是不是需要那种时时热情迸发的情感关怀,他们是不是需要那些善意的真情指导?他们是否需要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独自面对自己的情感,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是否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在跌倒的时候学会自己爬起来,学会站立,学会滑行?他们是否需要一个完全的自我,去独自寻找自己的成长之路?我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应该做些什么,何时去做,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我当时并没有找到答案,很多书籍,只是给我一种启示,而我是个生性愚钝的人,并不能依着这些虚幻的启示践行。过去我常说,希望在我的培育下,孩子们能怎样怎样,能成

3、为什么样什么样的人。现在我也知道,这个愿望太虚幻,不美好。怎么就能指望着一个人把一群人按一定的目标培养,还按照一定的轨迹运行?又不是发射卫星,也不是打铁铸造模具。现在,我也知道。家长也好,教师也好,我们都想每一个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刚毅自信、勇于坚守美德所以我们常常在生活、学习甚至玩耍等等方面指导着孩子,我们费尽心神,其实不过仍是以爱之名,试图控制孩子,让他学会了、适应了“顺从”。这样的成长,不就是家长、老师以为的成长?所以这样的成长对孩子来说不是好事,这样的成功不是孩子的成功。毕竟孩子出于对自己判断力的信任而做出的行为,与出于被迫做出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还知道。在这个信息对等的时代,这

4、些孩子的自我意识如此强悍,他们有权利按着自己的轨迹自然生长,我无权也无法用我的价值观简单粗暴地替代他们的价值观。自由,是孩子天生的权利。他们有自我成长的自由,确保孩子内化我们的价值观不等于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直接的教导和告知孩子们我们的一些价值观会直接阻碍我们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我们应该更多地陈述事实,不加主观判断,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和判断。难就难在我知道这些,但是如何克服我个人的主观愿望,真正实现孩子成长的自由?这里不得不说华德福,在这之前偶然间读到一本夏山学校,好似打开了一扇窗,因为那本书,就有了后来的请让我慢慢长大,吴蓓老师亲自践行华德福教育的经历。又因着这本书,搜索找

5、来了我从彩虹那边来。孔子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的人是生而知之的,对大多说人而言,还是要学而知之的。我从彩虹那边来是一本小书,却是一本简洁、富有启迪的小书。孩子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如何懂得孩子的需要?我从这本书里总能真正受益,可以指导实践。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是可以为之尝试的。一、 建立合适的节奏书中介绍说:节奏可以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如果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外部节奏,那么一种内在的节奏也会在他们体内形成。如果每天定时睡觉,那么当你做睡前准备工作,给他们讲故事听音乐的时候,睡意就会向他们袭来。他们的物质身体和生命力会自动作出调整,去适应这个规律。反之,如果生活没有节奏,孩子的感

6、觉就像是在不同的时区里穿行。没有节奏的家庭生活实际上缩短了孩子的童年,强迫孩子过早地从童年的梦幻状态中醒来,在缺乏节奏的环境中,孩子会过度使用自己的能量来维持平衡。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每一节数学课都安排得有节奏。譬如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让孩子在一节课中有学习的时间,有固定的做作业的时间;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和别人一起学习的时间,也有独自思考的时间等等。节奏建立好,孩子总是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且确信他们的需求一定会得到满足,从而就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反思以往的课堂教学,我总是害怕让学生动手操作太多,因为会无序、会有无关课堂的干扰、会有扰乱思考打破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等等因素。通过本书的学习,我尝

7、试着组织孩子上了两三次这样的整节操作活动课。我的体会是:让孩子在最少负干扰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参与学习的法宝是提前想好让他们做的事,让他们的小手忙起来,不要被动地吆喝他们别捣乱。这样的数学活动课开展的初衷,不仅仅是因为数学好玩,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学会表达交流、学会深度思考;更是要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主动交流、善于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而这样的目标的达成,建立这样的活动课堂的内在节奏就十分重要。有了固定的节奏,学生就会适应这样的活动课,老师也就不用担心课堂的纪律,那么数学活动课的展开就会走上良性的循环。

8、二、创设和谐的环境建立合适的外部节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安全感,有利于课堂学习的组织。而对于个别违纪现象的处理,本书也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建议和参考。譬如:(1) 重塑空间书中介绍,在华德福幼儿园里,孩子调皮捣蛋时,老师们通常会认为他们暂时“不在状态”,那么就要重塑他周围的空间。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点心时间大声吵闹或表现得十分顽皮,老师就站在他后面,帮他扶正椅子,摆正餐垫,放好杯子和盘子。 我想课堂教学中,这个法子特别适用于调皮好动的孩子和对学习没兴趣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多去了解、观察发现他不守纪律、不听讲的原因,少些说教和粗暴单一的批评。比如像书中介绍的“如果个别孩子确实有困难(重新回到活动

9、中),我会把他的头发弄弄整齐,为他塞好衬衫或者重新系一下腰带。”其次要引导孩子回到课堂学习来,给孩子示范如何做来替代他们的破坏行为。(2)有魔力的词“可以”因为对老师特权的敬畏,调皮的而常常受到指责的孩子不会在老师面前流露自己真实的情绪,但是在老师不在或是别的老师的课堂上,他就会自我放纵自己的行为。曾经遇到此类现象,我总是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来告诉孩子们不要当“两面派”。效果有些,但是并不甚明显,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更深的自责和自卑,无意识地指责给孩子们加上了更多的道德枷锁,也消磨了他们的自信。 我们如何回应对孩子最好呢?如果我们保持平静,安静而有自信,孩子会吸收我们这种态度,再次恢复稳定。如果我们努

10、力做到自律,孩子会吸收我们的态度,一切会恢复和谐。如果我们对孩子讲道理,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要他们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就会过早唤醒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智力,将他们过早地从童年的梦幻世界中拉出来。通过模仿,他们开始反过来和我们讲道理,而且会非常擅长此道。说中介绍了一个魔力词,不专制不纵容,对孩子很有效,这个词就是“可以”。“你可以把外套挂起来”,它不包含任何需要孩子回答或可能被孩子忽略的问题。“可以”这个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拥有特权。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用“可以”指引孩子自我教育。 这本书虽小,涵盖的深刻的哲理却不少,遗憾的是我只能浅显地领悟一二。有人说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不是陪伴时间,不是物质世界可以提供的一切东西,而是父母内心的成长。 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在这本书的陪伴下,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哪怕就只是坚持一二,也是好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