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17214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扬州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扬州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扬州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扬州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扬州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注意事项:1作答第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写在答题卡,请将考试证号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 2B 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第 卷(选择题 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深沉博大,

2、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让人们感受到我国文化之大美。这说明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C.文化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文化强国,必是文化产业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必有文化产业硬实力来支撑。这说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A. B. C. D. 3.南京市“24小时美术馆”采用当代艺术形式更新展览内容,举办艺术展演、论坛等文化活动,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让当代艺术融入市民生活。这一做法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文化对人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A. B. C. D. 4.故宫博物院将文物通过卡通化的方式进行演绎,有“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有动画片故宫回声。可见,要让中国历史融入现代生活我们可以A. 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与形式 B.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C. 为时代精神注入了传统文化 D.发挥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途径的作用5.盆景也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起源于唐朝的中国盆景,先传到日本,后又通过巴黎博览会传到了欧美,成为世界推崇的艺术。这体现了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中国文化得到世界认同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

4、要途径A. B. C. D.6.央视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节目从一个个细微却重大的历史瞬间切入,通过现场道具、真实档案和情境化的讲述展现40年来的变化,它同时在互联网、移动端、户外屏幕等平台同步传播。这说明A.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B. 图文并茂的电视文化是最直观的传媒C.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全面推广为标志的 D. 网络科技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7. 2018年7月,上海阿卡贝拉音乐节正式启动。随着中西方人才交流的广泛深入,原本起源于西方的阿卡贝拉8年前在中国的土壤上开始生根发芽,受到年轻人喜爱,一时蔚为风尚。这体现了A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B教育有沟通传递共享功能C文化发展

5、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人才交流促进了文化传播 8.2018年12月,“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嫦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以“嫦娥”命名登月探测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 传统文化因时而变才能得到传承A. B. C. D.9. 金庸笔下的郭靖是儒家文化化身,他对爱情真、对朋友义、对父母孝、对国家忠。而他对自由的追求恰恰体现作者对儒家禁锢人性、等级森严的弊端的否定。这同样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向世界,

6、面向未来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B. C. D.10.2018年11月,我国的“藏医药浴法”通过表决,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积极申遗,是因为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 B. C. D.11.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遵循教育规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重视教育,最主要的原因是A.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C.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D

7、.教育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12.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上,我国影片延边少年以精彩的故事情节打动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评委,荣获“短片特别荣誉奖”。中国影片的获奖反映了中国文化得到外国观众普遍认同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内涵说明了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与普遍规律 显示了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A. B. C. D.13.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这表现在人越全面发展,社会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进步了,人就自然而然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决定人的发展,后者是前者的派生物A. B. C. D. 14.人,是东西方哲学家追问内心、寻求知

8、识、展开思索的原初起点。2018年8月被称为世界哲学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哲学大会召开,全球哲人共议“学以成人”。“学以成人”体现了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说C.哲学能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15.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同时体现这“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是A画龙点睛与喧宾夺主,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 B天行有常与心外无物 积叶成书与涸泽而渔C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 D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唇齿相依与闭门造车16.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

9、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一系列重大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反作用 科学理论和实践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成果产生A. B. C. D.17.2018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在亚热带地区生存的蜘蛛,有着哺乳和抚育后代行为。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具有哺乳和抚育后代行为的无脊椎动物。这一发现表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科学研究是认识的来源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 B. C. D.18.打开支付宝,我们可以和阿里机器人进行对话;打开手机,语音识别可以

10、为我们解答问题。新一轮科技革命曙光乍现,昨天看似科幻的人工智能,明天就将进入现实。人工智能的发展表明 A.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B.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出新事物C.人工智能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19.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新国际单位体系采用物理常数来重新定义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等计量单位,这可大大提高计量的稳定性和精确度。重新修订国际单位体现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归宿 客观要与主观相符合 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A. B. C. D.20.近日,美国一法庭判“酸碱体质”理论大师赔偿一癌症患者1.05亿美元,广为流传的

11、“酸碱体质”理论骗局就此被戳破。错的就是错的,错的不会因为“大师”就变成对的,这表明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B.真理有反复和无限性C.真理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性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1.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三地陆路的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疏通了“主动脉”,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开了无限可能。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消除客观条件制约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新联系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事物的联系会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 B. C. D.22.下列选项与漫画最诱人处最危险蕴含的哲理是A.乱生于治,怯生于勇B.不经一事,不长一智C.

12、堤溃蚁穴,气泄针芒D.百足之虫,死而不僵23.一支笔,一个宇宙,一个江湖,给几代人无穷回味。金庸先生小说中的名句亦不乏哲理,值得玩味。以下名句与哲理的错误对应是A.“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价值选择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C.“慧极必伤,强极则辱”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D.“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24.在青年人中,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要做一个nice的人,也要做一个耐撕的人”。做一个“耐撕”的人,应当具备的辩证法思想有A.坚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B.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相结合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的发生 D.实践和创造是成就梦想的根本途径25.从新加坡的公交卡到阿联酋的私人银行,从智利的连锁超市到英国的共享单车,“中国云”正在为全球提供触手可及的网络服务,将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这体现了A.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 B.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