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含第3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17148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含第3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含第3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含第3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含第3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含第3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含第3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选择题1(2016山西临汾模拟)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并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的是()人类的一切认识都不能超过感性知觉所提供的范围中央主要领导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前分赴多地密集调研“营改增”税收改革扩至全国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安监部门调查北京地铁5号线女孩被夹身亡的原因A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认为人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属于不可知论,没有正确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第

2、二个方面的问题,不符合题目要求;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并没有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故不符合题目要求;强调的是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问题的正确回答,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选D。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回答23题。2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解析:选C。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的话说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单指唯物主义,A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C项正确,思维和存在

3、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项说法错误。3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解析:选D。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A、B两项均说法片面,不选;C项不选,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项正确指出了原因,符合题干要求,应选。4有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精神这个物质是物质的人脑分泌出来的,就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该观点()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正确的B对思维与存在的

4、同一性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D辩证地解释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解析:选A。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观点。材料中的观点肯定了物质第一性,但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识错误,故A正确,C、D排除。该观点没有涉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排除。5(2016山西阳泉模拟)孔子提出“获罪于天,无可祷也”,与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两种观点分别是()A客观唯心主义不可知论B朴素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析:选A。孔子认为“天”是世界的本原,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休谟认为人的经验无法认知事物,是一种不可知论

5、,因而A符合题意。6(2016江西南昌调研)下列选项中,与“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D概念是脱离物质的绝对精神解析:选B。题干强调物质决定意识,B是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7(2016山东济宁模拟)2013年,中央政治局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作为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的内容。2015年,中央政治局又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作为第一次集体学习的内容。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A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是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C能解决当前面临的一切现实问题D能指导人

6、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解析:选D。题干材料强调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因而D入选;A表述正确,但不能与题干实现最佳对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B表述不确切;C中“解决一切问题”表述错误。8(2016河南开封模拟)从哲学上看,“心想事成”与“天命难违”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B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C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解析:选C。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

7、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心想事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天命难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B中后半句说法错误;D是二者的共同点,不是区别。本题答案选C。9(2016吉林长春模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

8、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他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A符合题意;B、C、D错误,均应排除。故答案选A。10(2016湖北宜昌模拟)门格尔、希

9、克斯等人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别”,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进而言之,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以下选项中与门格尔、希克斯等人的这一观点一致的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吾心即是宇宙”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材料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个人自我的感觉决定了人们的行

10、为,是主观唯心主义。强调自身的感知,与材料一致,当选。强调的是先有理这种外在的存在,不是强调个人,所以是客观唯心主义;特别要注意,虽然有鬼神,但是强调的还是我的灵明,所以是主观唯心主义,是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的观点;是老子的观点,强调的是“道”这种外在的存在,所以是客观唯心主义。故答案选C。11(2016广东揭阳模拟)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性的是 ()A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B形成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建立了百科全书式的完备的知识体系解

11、析:选B。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都不彻底。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因而是最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B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C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B。12(2016河北保定模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人们戏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任何旧的哲学相比 ()它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它认

12、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旧的哲学不认同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符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符合题意。大多数哲学家承认思维能认识存在,坚持可知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13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他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并

13、由此提出著名的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但是又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康德是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2)如何理解康德所说的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第二小问,康德认为人在构造现实世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知性,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第(2)问,康德的观点正确说

14、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康德认为人在构造现实世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康德认为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知性,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2)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体现了这一点。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体现了这一点。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古代社会,

15、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邀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答案:(1)遇事求神灵保佑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主宰自然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都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其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