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理论PPT课件.pptx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816834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理论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区位理论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区位理论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区位理论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区位理论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位理论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理论PPT课件.ppt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位 理 论 区 参考文献 区位理论基本概念 百度百科 1 区位理论概念2 区位理论的发展 分类3 农业和工业的区位论4 中心地区位论5 城市利用区位理论6 多部门企业与跨国公司区位 1 区位 指人类活动 人类行为 所占有的场所 这种场所既体现一定的空间位置 又体现一定的空间联系 2 区位理论 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与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 3 区位条件 指区位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4 区位主体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区位理论体系 产业区位理论与聚落区位 最佳区位 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或利益最优 农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气候 土壤 地形 劳动力 交通 市场等 就工业活动而言 其主要条件有劳动力 资本 原

2、料 能源 交通 市场 而次要条件有研究开发 经营 税制 自然条件及其他要素 显然 不同行业 同一区位条件的主次不同 如水 对船运与水电部门 5 区位因子 区位因素 区位力量 1 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如韦伯区位论的因子有运费 劳动力 集聚 廖什区位论的主因子是市场 2 因子分类经济因子 成本与收入因子 非经济因子 如决策者行为 政策 国际国内形势等6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 是一种自然特性 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 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是一种主观之于客观的特性 区位理论概念 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初创期 1920年代一1950年代 新古典区

3、位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代表人物 1 新古典区位理论 也可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区位理论 是指以新古典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及A 韦伯为代表的传统区位理论体系 由于马歇尔在1920年出版了他的 经济学原理 以及韦伯在1929年写出了 工业区位论 一书 而在1920年代及1930年代初形成了新古典区位理论的第一波学术繁荣期 马歇尔的 经济学原理 对区位理论特别是区位理论中的产业集聚现象有三点重要的贡献 第一 劳动力市场的共同分享 Laborforcepooling 第二 中间产品的投入与分享 第三 技术外溢 technologyspillover 由于这三个重要概念具有理论创新的突破性进展 因此从19

4、20年代一直到1990年代 这三个基本定义便成为从新古典区位理论到以新经济地理学为核心的现代区位理论 在研究产业集聚现象时的共同理论基础 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另一位奠基者A 韦伯在1929年出版的 工业区位论 一书中 则更进一步对集聚经济现象的形成机理 动力机制 集聚类型 竞争优势等等内容加以梳理与补充 使新古典区位理论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 对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也做出一定贡献的还有这一时期的新古典经济学家 例如B 俄林 A 罗奈 w 伊萨德等人 他们主要是针对韦伯理论的薄弱之处 着重论证了工业区位 原材料产地及消费市场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区位理论发展 另一种分类 1 成本学派 早期 以杜能

5、农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 胡佛交通区位论为代表2 市场学派 中期 以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市场3 行为学派 后期 以史密斯收益空间界限区位论 普雷德行为矩阵区位论为代表 新古典区位理论的渐变期 1960年代一1980年代 如上文所述 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期虽然从1920年代延伸到1950年代 可是它第一波繁荣的时期却只有十几年 即从1920年到1930年代初 从1930年代中期到1950年代 由新古典区位理论发展出来的产业集聚理论 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停滞期 1 行为经济学家的修正与补充 1960 1980年 尽管区位理论本身尚未出现根本性突破 但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若干研究成果 却被大量运用

6、到新古典区位理论方面 对它的完全理性经济人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信息等等脱离社会实际的前提假设进行了彻底的修正 认为做出区位选择的主体是人 或由人组成的决策团队 他们的决策行为是在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的 受个人 或由个人组成的团队 的需求 成本 感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 区位选择的结果未必是最佳的 也可能是次佳 thesecondbest 也可能连次佳也达不到 所以非完全理性经济人 行为经济学家所描述的决策主体 的决策过程 往往是动态的微调过程 对这些理论修正工作有贡献的代表性的人物是戴依 R H Day 赛门 H A Simon 史密斯 D M Sm fh 等人 区位理论发展 新

7、古典区位理论的渐变期 1960年代一1980年代 2 结构主义经济学家的贡献 在行为经济学家开拓出新的成果的同时 结构主义经济学家也针对行为经济学家论点的缺陷 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女济学家梅西 D Massey 指出 行为区位理论太过于强调个人 或团队 及企业 而忽视了个人 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她尤其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 后来成为90年代现代区位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一批结构主义区位论的倡导者则分析了西方跨国公司及大型企业的区位选择特征 以及它们的垄断本质对全球产业区位结构的互动影响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布劳戴尔 F Braude1 瓦伦斯泰因 I Wallers

8、tein 默德尔斯基 G Modelski 等人 总之 结构主义区位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 结构因素 系统因素对区位选择或区位形成过程的影响 与行为经济学家比较 他们的分析框架更为宏观 更为全面 他们的这些研究成果 为9O年代现代区位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区位理论发展 现代区位理论的空前繁荣期 1990一现在 现代区位理论的最权威的创立者 首推保罗 克鲁格曼 P Krugman 及迈克尔 波特 M E Porter 两人 1990年 波特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 国家竞争优势 哈佛商业评论 1990年第二期 同样在1990年 他把上述论文的主要论点加以扩充与延伸 成为一本内容翔实的专著 书名仍然

9、是 国家竞争优势 克鲁格曼以数量更多 内容更全面 影响面更大的区位理论 尤其是集聚理论有如繁星般的成果 夺取了此一领域最高的学术地位 从1990年开始 保罗 克鲁格曼发表的专著主要有 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 地理与贸易 发展 地理学与经济地理 空间经济 城市 区域与国际贸易 至于论文则数量更多 牵涉的内容也更加专业 除了上述两位知名度最高的经济学家外 在此一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还包括 戈登 菲力普 雷科 哈里森 西尔 布雷那 科兰西等人 所谓 现代区位理论 现代集聚理论 的共同核心论点如下 1 规模经济 2 外部性 或译外部效益 externality 3 向心力或离心力 集中力或分散力 4 区位竞

10、争 LocationCompetition 区位理论发展 1 阶段性 第一阶段以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为代表 第二阶段以中心地论 市场区位论 交通区位论及行为决策论为代表 2 内容扩展性 第一阶段以第一 二产业为对象 第二阶段涵盖三大产业及行为领域为对象 3 研究方法差异性 第一阶段寻求一种静态的局部均衡 属于微观领域研究 考虑单个经济单元和几个直接的影响因子 第二阶段寻求一种综合的动态均衡 属于宏观领域研究 考虑总体的最佳经济空间结构和所有影响因子 并且注意因子间反馈作用 区位理论发展 分类 从 孤立国 的假想空间出发 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探索这种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背景1

11、9世纪 德国的农业制度改革 杜能本人是农业资本家 1826 他发表了 孤立国 认为当时流行的泰尔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并非是合理农业经营的一般地域配置原则 农业和工业的区位论 图2 2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1 地租曲线区位理论基本概念指在市场 运费为零 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 范围 连结的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 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 不容易运输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 相反则较小 由此 形成了经典的杜能圈层式农业土地利用结构 如图2 2 农业和工业的区位论 杜能农业论 应用1 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 各种农作物 家畜 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 以西北欧为中心划

12、分出七大地带 2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中观尺度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 上海市郊区的农业类型围绕城区形成五个圈 北京市郊区也有同样的圈层结构表现3 纳瓦佛等人的农村聚落环研究在发展中国家 存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 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 2015 2016 217 农业和工业的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 二 运费指向论1 主要观点 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 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 即运费 吨 公里 最小的区位 2 工业原料的性质与重量 原料指数与区位重量 前者为局地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 后者为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总重量 形式上等于原料指数 1 3 运费最小企业区位的讨论

13、1 考虑一个市场和一个原料地时的区位 原料指数 1 区位质量 2 时 区位指向原料地 原料指数 1 区位质量 2 时 区位指向市场 原料指数 1 区位质量 2 时 区位指向自由区位 2 考虑两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时的区位 当两个均为遍在原料 或一个为遍在原料 一个为局地纯原料或均两个为局地纯原料 时 区位指向市场 当两个均为局地原料时 采用区位三角形确定企业指向 3 考虑多个原料地与多个市场时 用区位多边形或范力农构架确定企业指向 三 劳动费指向论1 观点 仅限于节约劳动费大于因偏离运费最低点而增加的运费 此时廉价劳动费指向占主导 2 理解劳动费指向的几个概念 1 劳动费 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

14、部分 它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 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能力的差距 2 劳动费指数 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 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 那么 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 否则 这种可能性就小 3 劳动系数 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 其值越大 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 其值越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 或者说 劳动系数越高 工业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 原料 市场 运费 劳动力 技术 动力 能源 6 2015 2016 217 农业和工业的区位论 四 集聚指向论1 主要观点 集聚节约额比运费 或劳动费 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 便会产生集聚 一般发生在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 2 理

15、解集聚指向论的几个概念集聚因子 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分散因子 分散因子是集聚的反作用力 是随着消除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 纯粹集聚 由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 也称为技术性集聚 表现为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 偶然集聚 纯粹集聚之外的如运费 劳动费 协作等引起多个企业集聚 表现为多个企业在空间的集中3 集聚与分散的作用 1 集聚作用 便于协作生产 共享某些技术环节 减少成品或半成品的运费 共享基础设施而减少成本投入 共享某些企业所需的相关信息 2 主要是消除由于集聚带来的地价上升造成的一般间接费 原料保管费和劳动费的上升 2015 2016 217 中心

16、地理论 20世纪开始 经济活动加速了集聚的进程 城市 聚落 在区域社会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 W Christaller 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 A L sch 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 二 廖什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理论的差异1 两种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不同 廖什模型的前提是人口与需求均等分布 克氏模型的前提只强调人口有规律地分布 2 市场区体系的构建方式不同 廖什模型是自下而上推导 即从基础聚落向上推导 克氏模型是自上而下推导 即从高级中心地向下推导 3 克氏模型是明显的等级结构系统 而廖什模型属于非等级系统 前者为后者的特例 4 关于中心地的等级与所供给商品的种类间的关系 两者也存在着差异 廖什模型的中心地等级与中心地职能并不一定对应 中心地可能存在商品供应的流动 克氏模型中心地等级与中心地职能是对应 决不存在低级中心地向高级中心地商品流动的可能 5 在克氏模型中 中心地的职能规模和人口规模完全相对应 在廖什模型中 中心地的职能等级结构和规模等级结构未必一致 图7 3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的形成 2015 2016 217 城市利用区位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