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1必修3.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5181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1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1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1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1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1必修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学习目标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二知识导学考点分析问题探究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 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 。3、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1)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水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文化创新的动力是: 。社会实践不断出现 ,提出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4、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2、也是 的主体。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 当中。二、文化创新的意义1、创新,是一个 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2、文化创新的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判断】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3、文化创新来自于文化事业工作者的灵感。4、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知识整合】1、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1)社会

3、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必要性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作用和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三随堂检测1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

4、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要亲自去实践 答案:B 解析:对“钟声”产生原因的认识,士大夫之所以“莫能知”,是因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即没有实践,所以B项应选。题干未涉及认识的发展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所以A、C项观点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锚误。 2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 B C D 答案:B 解析:题中表述实际上回答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问题。侧重回答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侧重回答文化创新对社

5、会实践的反作用,故全选3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社会实践包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条件ABCD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首先,题目要求分析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项不合题意,排除;其次,观点都正确表述了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都入选。答案:B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表明了:(C) A、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 D、文化创新的方法 5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D)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

6、展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所包含的道理是:(A)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统一的 D、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 6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D) A、文化创作者的头脑 B、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7材料一 中国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有不少思想家都有过关于荣辱的论述。如强调“好荣恶辱乃君子、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认为荣辱问题事关人格问题。

7、古代荣辱观强调以“仁”、“义”为界限,“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材料二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需要,党中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它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将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发展。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

8、题:(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古代荣辱观是什么关系?(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15(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荣辱观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优秀成分,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将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文化创新既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善结合体现了这一点。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将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发展。同时它也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和繁荣。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