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浅谈在课中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5096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教学浅谈在课中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政治教学浅谈在课中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教学浅谈在课中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教学浅谈在课中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变,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凸现,新课程要求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教材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变为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因此,如何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出“激研探迁结”的五步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疑来设计教学,

2、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带入预备的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从而与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遥相呼应,为此,要求教师问由境生,问随境异,在这方面,我主要采用鲜活的事例,材料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竖起耳朵听事例,产生迫切追寻问题,学习课文内容,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为此,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下列原则:1)目标性原则:实施自主性课堂教学必须要有很强的目标意识。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可以按教学

3、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不同的层次,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上述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学生自学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的导学也就是借助于对这些问题情境的疑难之处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走向教学目标,最后师生共同努力完成目标。2)激趣性原则: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不得领先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赞可夫也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精神需要,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学习动力。因此,应增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有趣味性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内驱力。3)启发性原则:孔子说:不

4、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施教行为引起学生积极而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的施教主要通过设疑和点拨来实现,实践证明这一原则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的能力。二、研:自主研读教村,自主学习,自主质疑在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的前提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读教材,这是学生质疑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置身于学生中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或点拨。或者教师再适当增加一些铺垫,提供一些阅读资料,并引导学生自己挖掘、收集、分析、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的资料,从而形成完整、正确

5、的认识,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归类,推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书写在黑板上,作为下一步重点讨论的问题。三、探:小组合作讨论、探索疑难问题这一环节是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带有普遍性,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以学生为主,最后达成共识,在这过程中,教师主要要做到:第一,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对于现实问题,不回避,在原则问题上立场要坚定,支持真理。但应注意要以理服人,力戒片面性和绝对化。第二,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参与

6、组织和讨论,启发学生讨论,切忌发号施令和批评指责。第三,训练和提高学生讨论的技能。许多学生都存在着不爱说,不敢说,不会说的现象,为此,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善于充分表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如以事实为依据,言之有理,语言准确,条理清晰,训练学生关于与别人争辩,注意倾听别人意见。另外,在讨论的形式上,可以多样,如可以个人自由发言,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分正反方展开辩论,也可分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是我用的较多的一种讨论方法,这里,小要小到尽量让成员都能参与讨论,相互沟通,相互合作。这种讨论法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开发潜能。四、迁:新知识的迁移运

7、用即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特别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这些材料的选择一定要根据本课(节)的知识体系认真挑选材料,并对材料精心组织加工、优化,材料要新颖、准确、可靠、有说服力,要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能一贯到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或创设情景或引导或点拨或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结:学生的自评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系统归纳,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此时教师即要利用个人的知识优势归纳梳理、提炼概括,勾勒出所授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自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并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自己知识网络。2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