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政治考点解析之哲学部分.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5079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解析之哲学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解析之哲学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解析之哲学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政治考点解析之哲学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政治考点解析之哲学部分.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江苏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考点解读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是什么考点一: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3)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4)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哲学的作用: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考点二: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

2、一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的含义: 从产生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3)方法论的含义: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4)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A、区别: 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形成过程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

3、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它。 特征不同。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B、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一经概括和总结,有了理论的形态,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是,就成了哲学。 哲学与世界现都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认

4、识和研究的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A、区别: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表现不同。世界观是怎么去“想”,是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怎么去“做”,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B、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

5、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考点三: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自然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A、区别: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把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和概括。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某一特定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则是对个别的规律

6、和特征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万事万物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方法论不同。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个中问题的根本方法或一般方法;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或人与自然的关系。B、联系: 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C、从字义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从与具体知识的

7、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考点四: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哲学与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注意:哲学并非都

8、是时代的精华2、哲学与时代哲学是时代的产物。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并不是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面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内容,哲学家可以反映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那一方面;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进行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错误和歪曲地进行反映。因而,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3、哲学与社会变革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

9、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二)哲学的基本问题考点五: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10、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考点六: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

11、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荀况、范缜、德谟克里特、费尔巴哈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孟子、陆九渊、王阳明、柏拉图、贝克莱、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注意:并非凡是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考点七: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

12、几种物质具体形态。具有猜测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有哪些典型观点?如何评析?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中国古代“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构成了宇宙万物的本原。德谟克里特“原子”,赫拉克利特“火”。评析进步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首先它把万物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简单化了;其次,这种物质观在当时只是一种猜测,带有直观性,缺乏科学性论证。正是这种局限性,因此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取代。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

13、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缺少辨证思想(机械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考点八: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心主义认

14、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考点九: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三大工人武装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5、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中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这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智慧的高峰,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考点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表现:(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