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麻城实验高中高二政治月考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4984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黄冈麻城实验高中高二政治月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黄冈麻城实验高中高二政治月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黄冈麻城实验高中高二政治月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黄冈麻城实验高中高二政治月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黄冈麻城实验高中高二政治月考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9月月考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 孔庙、孔府、孔林合称为“三孔”,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三孔”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 A.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 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C. 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D.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2. 中国古代就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说法。从文化视角来看,上述观点可以理解为( ) A. 文化的力量就其实质来说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和B. 在国际竞争中,一国的

2、文化软实力可以转化为战胜对手的物质力量C. 文化是有形的,但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是无形的D. 和平竞争是战胜对手最高效、最有力的手段3. 为了纪念申办冬奥会成功,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特别发行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纪念邮票。这些邮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也传递着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促使人们给予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更大关注。由此可见( )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发行邮票成为传播奥运文化的有效方式A. B. C. D. 4. 2018年央视春晚的一大亮点,就是有更多的普通百姓参与其中。他们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进行

3、加工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目,借助春晚的舞台,给全国人民带了美好的精神享受。这说明( )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A. B. C. D. 5. 在回答记者关于“全民阅读”的问题时,李克强说:“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材料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A.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B. 全

4、民阅读将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物质性影响C. 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 阅读能力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6.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来源于人们的愿望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历史的开始A. B. C

5、. D. 7.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文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将文化帮扶作为支持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发展的特殊措施并提出具体任务,这是基于( )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能为脱贫致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A. B. C. D. 8. 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

6、青睐。这一事例说明 (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C. 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 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9. 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进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 ) 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A. B. C. D. 10. 无论是汉乐府里“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异议难舍,还是宋词中“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人丁香”的美丽温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

7、表达里,羽衣华美的孔雀一直是美丽和美好的象征。但在动物园里,面对这一美丽的生灵,有人却强拉硬抱,强行拔毛且不以为意,行为不可谓不丑陋。这表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确定的方向性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C.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D.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11. 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格”即“格物”,研究万事万物;“致”是“致知”,在研究中找到规律。其余几个字的含义分别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这八个字,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可以治理天下。上述材料说明(

8、 )A.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B. 家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C. 文化能够决定人际关系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12. 2018年开学前夕,央视一套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因邀请了多位打扮精致的“流量小生”引发家长和网友的热议。随后,该话题持续发酵,大众的争论焦点从对如今男明星太过“娘炮”气质的吐槽,转向社会公众对于“少年娘,则国娘”的担忧。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指出,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不少家长也担忧,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受这些中性化风格的明星影响,缺少阳刚气。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忧从何来(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9、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A. B. C. D. 13. 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于动物,因此分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因为牛吃草,所以把牛和草地分在一起。这说明( )A. 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交往方式B. 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C. 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D. 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14. “积善之

10、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如今,道德讲堂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已成为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道德建设的平台和载体。开展道德讲堂让“善良”成为风尚的依据是(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就能使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A. B. C. D.15. 当那些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的人们说着流利的汉语时,当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人们在言语之中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喜爱时,人们不由地发出这样的感叹:汉语,不仅仅属

11、于中国!这说明(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特点正逐步消失我们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A. B. C. D. 16. 有人说,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尝试一下咖啡的味道,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 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 相互尊重、推陈出新D. 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17.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

12、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A. B. C. D.18.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现在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即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这一观点 ( )没有看到文化在传播中相互交流与融合否认了文化具有民族性否认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否认了文化的继承性A. B. C. D. 19. 中国的“丝绸之路”又分“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些丝绸之路既是重要的贸易商道,

13、也是承载沿途多种文化形态互相交流、彼此影响的文化长廊。这表明( ) 人口迁徙就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商品交换中也蕴含着文化交流A. B. C. D. 20. 古人曾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但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当前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文化传播媒介具有历史性 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A. B. C. D. 21. 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

1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唯一因素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C.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2. “广场大妈”在公共场所或小区跳集体舞,是当今中国城市里的一个文化娱乐现象。美国华人集中的地方,也有广场大妈。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很自然把这种结合娱乐、社交和运动为一体的“广场舞”,介绍到美国来。他们的活动地方,大多在公园里。7月7日纽约的广场大妈一早到公园播放歌曲,跳健身舞,遭到公园附近居民投诉,后被美国警察铐走。广场大妈在美国和中国的不同命运说明()应了解对方民族的行为规范,以便真正做到入乡随俗既要认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要积极接纳对方的优秀文化,摒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A. B. C. D.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