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4.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14742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4.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 矛盾及其特点,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矛盾及其特点 、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倾向;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要求:我们应该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它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任何矛盾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不是表面的,而是内在的;它是一事物的内在本质,也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

2、的内在原因或根据。不仅所有的矛盾都各具特点;就是同一矛盾,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不了解矛盾的特点,就不能认识事物,就无法解决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 2.一分为二:事物内部的两方面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同时又互相依赖、互相统一的 关系,哲学上称为矛盾。既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看到统一的一面,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分为二。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也就是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普遍性表现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任何事物无不包含矛盾;矛盾又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无不贯穿着矛盾。简而言之便是: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

3、不有。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就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它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因为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矛盾也有其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寻找解决特殊矛盾的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4.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

4、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分析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分析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时密切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重点和主流。 【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1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

5、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 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6两点论和重点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们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

6、着重把握它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7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要运用一 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原理 矛盾是指对立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变化,去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意义: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

7、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 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时有矛盾。总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方法论意义: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

8、: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反对不问具体情况千篇一律“一刀切”,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的错误思想和做法。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首先,二者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其次,二者是可以变化的。随着场合的变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遵循从特殊到普

9、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一方面,主要矛盾处于 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可以带动次要矛盾得解决;另一方面,次要矛盾的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发生影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学会“弹钢琴”。既要防止不分主次,“眉毛胡

10、子一把抓”,又要防止只抓中心,不顾其他,“单打一”。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 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但它又不能离开矛盾的次要方面孤立地存在。看不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不能辨别事物的性质,但只有一个方面也不能构成事物。吨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种转化是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不断变化运动的结果。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方法论意义

11、:要求我们看问题时,首先要善于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既然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那么,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辫方向、识大局。否则,主次颠倒,就会混淆事物的性质。 、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背景材料 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 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

12、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理论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所涉及的哲学理论包括:物质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 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的,在于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今天,我们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要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的路线和政策,关键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凡事做到从中国的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也不能从外国的模式出发,更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典型题例 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解题思路】:此题通过引用毛泽东的话,提出认清中国国情与认清中国革命的关系问 题。中国国情就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中国革命问题就是主观的认识。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当今国情发生了变化,社会实践的内

14、容也应跟着发生变化。因此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就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统一。因此,在当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应为C。 2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背景材料 材料一: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初步形成了着眼于搞好国有经济,分类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各地按照这些指导思想,特别强调了“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在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材料二: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在理论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指导改革的具体方针上也更为明确。在十五大精神推动下,各地加

15、大国有经济的调整的力度和范围,开始实施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改革发展战略。 材料三: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十五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地把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作为一条重要指导方针,并且明确提出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理论分析 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目前我国进行的国企改革攻坚战,就是从提高整个国有经济的活力的角度来考虑的,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本地区、本部门的国企改革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国有经济这个整体,使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始终占支配地位;抓大放小,要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其特点,这体现了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相统一的原理。我们既要集中主要精力抓重点,抓住国有大中型企业,同时放开放活小型企业,体现了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虽然国有经济通过调整比重有所减少,但是其控制力、竞争力将得到增强,更有利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因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会削弱,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国有经济改革实践不断深入,人们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也逐步形成和明确。 典型体例 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