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14678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8年12月22日是冬至。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长期发展中,中华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令文化,北方地区有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有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这表明通过传统习俗可以领略到民族文化的韵味 不同的文化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的行为选择传统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A. B. C. D.2.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

2、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B. C. D. 4.人们曾以为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汉堡、鸡翅能统一全球快餐食品,但现在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却在适应所在国家的本土口味方面大做文章,

3、如肯德基“为中国而改变”,卖起了油条,盖浇饭和皮蛋粥。肯德基能为“中国而改变”表明A.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文化多样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D.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5.据江南都市报载: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对于一些真正爱书的人来说,在读有意义的书时还是愿意选择纸质版。他们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

4、发挥着重要作用 A. B. C. D. 6.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B. C. D. 7.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的成功上演,简直是一场视听盛宴,惊艳世界!特别是天鹅湖,全息影像和真人表演完美结合,呈现出舞在水中,水中映舞,中西合璧,人景交融。整台晚会展现了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和中国气派。晚会演出成功表明

5、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全息影像技术应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文化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B. C. D.8.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道:“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这表明艺术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艺术是在传承中向前发展的艺术创作应立足于社会实践 艺术创作必须做到博采众长A. B. C . D. 9.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6、.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1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四“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A. B. C. D.11.小提琴独奏曲梁祝,是借鉴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运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艺术创新必须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以中

7、华文化为主,西方文化为辅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拘泥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A. B. C. D.12.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不断引进的韩国综艺节目充斥国内荧屏,有些节目版权费甚至涨到了原来的十倍。相比之下,国内原创综艺节目动辄被“山寨”,发展举步维艰。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拒绝综艺节目舶来品,保护原创综艺版权重视大众传媒,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手段将借鉴与原创相结合,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本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A. B. C. D. 13.出现在3300多年前商代中晚期的汉字鼻祖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现代汉字及汉语语法结构,与甲骨文的字体构形

8、和文辞体式一脉相承。由此可见,甲骨文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 B. C. D.14.知名学者于丹说:“每一个汉字都会讲故事,探讨汉字作为交流工具之外的美学价值,能为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搭建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这是因为A.汉字带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化交流的使者B.文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C.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D.汉字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15.与西方直露表达不同的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

9、抒发自己的情感,这说明A.人的精神世界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B.中国人民善于在实践中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C.中华文化具有内涵丰富、鲜明而独特的风格D.中国人民自古就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16.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型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

10、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B. C. D. 17.下列关于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华儿女创造美好明天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 B. C. D. 18.下列诗词格言体现的民族精神一一对应正确的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伟大梦想精神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伟大创造精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伟大奋斗精神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伟大团结精神A. B. C. D. 19在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德国人的

11、精确和高效率、美国人的自由开放我们中国人也在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富强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有精神激励和凝聚民族的功能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提高的决定因素A B C D20.下列古诗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A. B. C. D. 21.“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民族精神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民族精神一定要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发展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历史会不断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A. B. C. D. 22.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决定力量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