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814576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PPT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50909 2014 袁勇 地下结构 2 RisksfromEarthquake Cases 3 DamagesfromEarthquake Cases SafetyofUndergroundStructuresunderEarthquake 抗震减灾法规与技术标准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复杂结构的抗震设计的难题 提纲 抗震减灾法规与技术标准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复杂结构的抗震设计的难题 提纲 法规与标准 法规与标准 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筑法 防震减灾法 国务院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 建设工程勘察

2、设计管理条例 建设部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 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1 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 现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公布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胡锦涛2008年12月27日 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法规与标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促进经

3、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震监测预报 地震灾害预防 地震应急救援 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等防震减灾活动 适用本法 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 实行预防为主 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法规与标准 第四章地震灾害预防第三十五条新建 扩建 改建建设工程 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

4、的建设工程 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对学校 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 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采取有效措施 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法规与标准 第四章地震灾害预防第三十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负责审定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法规与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17741 建筑抗震设计

5、规范 GB500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抗震减灾法规与技术标准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复杂结构的抗震设计的难题 提纲 设防标准分类设防 建筑重要性不同 设防标准有差别 多水平设防 同类建筑 应考虑不同水平的地震作用 设防目标控制不同设防水平下结构的性能 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2004第3 0 2条甲类 特殊设防类 重大建筑工程 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 重点设防类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筑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工程丙类 标准

6、设防类 除甲 乙 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丁类 适度设防类 使用人员稀少可适度降低 3 1抗震设防要求3 1 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应划分为特殊设防类 重点设防类 标准设防类三个抗震设防类别 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3 1 2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标准设防类 除特殊设防类 重点设防类以外的其他轨道交通结构 重点设防类 除特殊设防类以外的高架区间结构 高架车站主体结构 区间隧道结构和地下车站主体结构 特殊设防类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占据关键地位 承担交通量大的大跨度桥梁和车站的主体结构 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多水准设防 第一设防水准 50年超越概率63 的众值烈度 重现期50年

7、 多遇地震 小震 第二设防水准 50年超越概率约10 的众值烈度 重现期475年 为 中国地震区划图 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 即抗震设防烈度 设防地震 中震 第三设防水准 50年超越概率约2 3 的众值烈度 重现期1642 2475年 罕遇地震 大震 多水准设防 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 中国地震区划图 规定的50年超越概率10 的地震基本烈度 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3 1 4各抗震设防类别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 应符合下列要求 标准设防类 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 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规定的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8、 重点设防类 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确定 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规定的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对进行过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 应采用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但不应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的地震作用 特殊设防类 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确定 地震作用应按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3 1 4各抗震设防类别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 应符合下列要求 标准设防类 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 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

9、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规定的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重点设防类 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确定 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规定的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对进行过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 应采用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但不应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的地震作用 特殊设防类 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确定 地震作用应按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第3 0 3条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地震作用设防水准丁类 抗震措

10、施允许低于设防烈度 6度不降 丙类 设防烈度高于设防的罕遇作用不倒塌乙类 设防烈度抗震措施提高1度 9度区按高于9度 甲类 按 安评 且高于设防烈度抗震措施提高1度 9度区按高于9度 3 1 4各抗震设防类别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 应符合下列要求 标准设防类 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 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规定的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重点设防类 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确定 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规定的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对进行过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 应采用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

11、门批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但不应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的地震作用 特殊设防类 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确定 地震作用应按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地震作用水平 设防水准 E1 符合地铁100年设计使用寿命 E2 与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相一致 E3 与 罕遇 地震发生频次相关 控制结构性能水平场地地震响应 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3 2抗震性能要求3 2 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应分成下列三个等级 性能要求I 地震后不破坏或轻微破坏 应能保持其正常使用功能 结构处于弹

12、性工作阶段 不应因结构的变形导致轨道的过大变形而影响行车安全 性能要求II 地震后可能破坏 经修补 短期内应能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 结构局部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 性能要求III 地震后可能产生较大破坏 但不应出现局部或整体倒毁 结构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 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多水准设防 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 抗震减灾法规与技术标准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复杂结构的抗震设计的难题 提纲 抗震设计要点 工程选址与场地处理工程场地勘察场地类别抗震危险性评价场地处治抗震设计结构选型 概念设计抗震措施调整地震作用的效应抗震构造措施地震作用计算计算模型效应组合结构

13、验算 抗震设计要点 4 1一般规定4 1 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场地与地基应考虑下列宏观震害或地震反应 强烈地震动造成场地 地基的失稳或失效 包括土层液化 震陷 地裂缝 滑坡等 2地表断裂错动 包括地表基岩断裂及构造性地裂造成的破坏 3局部地形 地貌 地层结构的变异引起地震动异常造成的特殊破坏 工程场地勘察 5 7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5 7 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 应进行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的岩土工程勘察 井应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范 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抗震设计要点 4 1一般规定4 1 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场地与地基应考虑下

14、列宏观震害或地震反应 强烈地震动造成场地 地基的失稳或失效 包括土层液化 震陷 地裂缝 滑坡等 2地表断裂错动 包括地表基岩断裂及构造性地裂造成的破坏 3局部地形 地貌 地层结构的变异引起地震动异常造成的特殊破坏 5 7 12场地或场地附近有滑坡 滑移 崩塌 塌陷 泥石流 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时 应进行专门勘察 分析评价在地震作用时的稳定性 工程场地勘察 4 1 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场地与地基的勘察和评价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确定场地土的类型和场地类别 对可能产生滑坡 塌陷 崩塌和采空区等的岩土体 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地基稳定性评价 对判别为液化的土层 根据液化等级提出处理方案 当不进行抗液化处理时

15、 应计入液化效应的影响对土层的设计参数进行修正 4划分场地抗震地段类别 5 7 1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的厚层软土分布区 宜判别软土震陷的可能性和估算震陷量 工程场地勘察 抗震设计要点 5 7 2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 应确定场地类别 当场地位于抗震危险地段时 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麓设计规范 GB50011的要求 提出专门研究 工程场地勘察 抗震设计要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抗震设计要点 工程场地勘察 4 2 6工程场地类别 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并应符合表4 2 6的规定 当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处于表4 2

16、6所列场地类别分界线的界限值附近时 宜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场地特征周期 抗震设计要点 工程场地勘察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4 2 5工程场地覆盖层厚度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 s且其下卧各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 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 5倍的土层 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 s时 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对剪切波速大于500m s的孤石 透镜体 应视同周围土层 4对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 应视为刚体 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4 2 7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d0 计算深度 取覆盖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 m t 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s 工程场地勘察 抗震设计要点 4 4可液化场地4 4 1当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为0 05g时 对标准设防类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物可不进行场地地震液化判别和处理 对特殊设防类 重点设防类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物可按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为0 10g的要求进行场地地震液化判别和处理 当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为0 10g及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