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会考提纲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4313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会考提纲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会考提纲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会考提纲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会考提纲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会考提纲复习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会考复习资料经济常识部分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1、 商品的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 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3、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和一切有用物品的共有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5、 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它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6、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扩大

2、的物物交换阶段-一般等价物阶段-货币的产生。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7、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8、 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实际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9、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0、价值规律的作用:调

3、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之所以实行这一这一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

4、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再次,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践证明,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3、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其他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土地要素、技术信息要素、管理要素);社会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

5、必然性:1)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是实施这种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实施这种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4)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4、 市场的含义: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经济的含义: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5、国家的宏观调控。含义:国家运用各种手

6、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原因: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以公有制为主体;2)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3)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哲学常识部分前言1、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起指导作用。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1、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 意识:从起

7、源看: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本质看: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 理 方 法 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对物质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促进或阻碍作用) 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正确的。造成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主观原因: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5、

8、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刚好相反。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1、 联系的概念: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既不能否认、割断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2、 因果联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9、。 特点: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 区别:二者有严格的区别,不能倒置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联系: 甲 乙 丙 相互转化:甲 乙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原理:含义:整体是指事物的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过程;部分是指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关系:(1)区别:二者的内涵不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2)联系: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10、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概念: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判断新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11、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旧事物 旧事物:同客观规律背道而弛、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的标准 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6、坚持用发展的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观点看问题 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7、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 含义: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表现: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2、,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第三课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1、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对立),又相互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统一)。2、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方法论: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正确对待矛盾 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3、 矛盾具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有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表现: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具体问题

13、具体分析原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二者在一定的场合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5、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原理:主次矛盾的含义和关系。主次矛盾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6、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关系。矛盾主次

14、方面的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也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对第5、6两个方法论的综合。第四课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1、 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含义和作用。含义:事物内部的矛盾称之为内因,外部的矛盾称之为外因。 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外因,对外因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2、 事物发展的状态 原理:含义: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3、 事物发展的趋势 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方法论:用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道理看问题。正确对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