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2必修4.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4280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2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2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2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2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2必修4.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内容有:能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习时,可以通过对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历程、当前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谜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进行讨论,以求深入理解实践的含义和作用。(三)学法指导1.案例分析学习法。新课标倡导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内容时,建议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寻找案例,分成小组讨论案例、得出结

2、论,再看看案例是否能够与结论相互印证。最后将分析要点总结归纳,写成小论文,在班内分组汇报。2.组织实践活动。建议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方案,以加深并检验自己对实践含义的理解。在设计实践活动方案时,应注意:第一,必须是一种实践活动,要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不能是纯主观的认识活动;第二,学生的实践活动应该是探索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提高对某事或某物的认识水平,不应该是简单的体力活动,如扫马路、擦玻璃等;第三,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正确导向作用;第四,学生的实践活动要针对学生特点,有可操作性。实践活动方案确定后,组织学生实施,实施后再总结收获和体会。二、知识点拨(一)实践及其特点1.

3、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要准确理解实践的含义,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所有的实践都是人的活动,动物适应自然的本能的活动不是实践。(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要把人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要通过人的活动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可以从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来理解:(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是在人的主观意识支配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改造自然界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生

4、活资料;改造社会可以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二是指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其中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是指探索世界规律的活动,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

5、得全面进步。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修身养性B.经济体制改革C.蜜蜂筑巢D.改造刑事犯罪分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概念的理解。A项是纯主观的认识活动,没有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因此它只能是认识活动,不是实践;C项是动物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不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也不是实践;B、D都是改造人们社会关系的活动,能够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因而是实践活动。本题正确选项为B、D。(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人的认识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论是认识活动

6、还是科学研究,都是围绕实践的需要进行的。人的认识是在改造事物的过程中发生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事物时,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反映到人脑中才形成了认识。因此,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们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第二,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延长了人类的认识器官,发展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教材第44页引用了一段恩格斯的话:“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就是从第一个方面阐述实践对认识发展的动力作用的。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7、性的唯一标准几千年来,对什么是真理的标准,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只有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才真正解决了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问题。第一,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个人的认识、权威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不能用来检验认识;同样,被实践证明其科学性的理论,也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科学理论所反映的规律是普遍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具体的。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它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获得成功。但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获得了成功,不能靠理论本身来检验,而要靠实践活动的效果来检验。第二,当主观、客观没有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时候,客观事物也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只有实践,

8、能够把主观、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认识,是真理性认识;否则便是错误认识,是需要修正的认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类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认识世界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如果有了正确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这样的认识就毫无意义。教材第46页介绍了一个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博士到草原养牛的故事。博士回国后去尼勒克草原养牛,把所学的养牛技术传给牧民,帮助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这才真正达到了认识的目的。例题:飞机在

9、起降时,极可能因飞鸟的撞击酿成重大事故。南方某机场周边地区有大片湿地,鸟群在此栖息觅食,繁衍后代。为了保证飞行安全,机场曾尝试过打鸟、驱鸟,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人们通过改变生态环境,影响鸟类的食物链,把鸟引到5公里以外的湿地栖息,实现了鸟与飞机共享蓝天。这一事例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D.证实的东西是正确的,没有被证实的东西是不正确的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理解。从鸟类对飞机起降的安全隐患,到打鸟、驱鸟的尝试,再到实现“鸟与飞机共享蓝天”,这是一个人的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实现这个发展,正是实践提出的课题需要,同

10、时也推动了人的认识的发展,所以A项正确。B、C项说的是实践的特点,虽然都不错误,但与材料不相符合,属于干扰性选项。D项对认识检验标准的理解是片面的,不正确。正确答案为A。三、学习自评(一)单项选择题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这是因为()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D.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2.下列属于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是()A.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取缔“功”邪教组织D.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新中国成立后,靠着农民的贡献、农业的积累和农村的

11、支持,国家一年年地富裕起来。与此同时,农民却没能很好地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城乡差别越来越大。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农民不富,国家就不可能富;农村在精神文明和民主建设等方面的落后,制约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国家“十一五”规划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富起来、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这说明()A.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C.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D.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有意义4.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出台了八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以制定、调整、完善党的

12、农村经济政策。这个活动属于()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B.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的活动共同进行5.下列观点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B.C.D.6.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7.黄鼠狼过去一

13、直被认为是“偷鸡专家”,没有什么好名声。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授,用了20多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他们发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每年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通过长期研究,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而且逐步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清代学者魏源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疱丁之一啜。”这种观点在认识上是()坚持了唯物论重视感性认识的作用重视实践的作用坚持辩证法A.B.C.D.9.

14、“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二)非选择题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安排,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国家文物局为什么要对阿房宫进行考古调查?四、能力拓展2004年12月26日,海啸席卷了

15、泰国南部,南素林岛上一个渔村的181名村民因为提前逃到高山上的一座庙中,从而躲过了这一劫难。这些村民通常被称作“摩根海流浪者”,他们知道许多世代流传下来的传说。65岁的村长萨尔贸卡萨雷说:“长辈们告诉我们,如果(海)水退去的速度很快,那么它再次出现时的数量会和消失时一样多。”当大量海水迅速退去的现象发生后,南部海岸的许多泰国人只是忙于捡拾那些被海浪冲到沙滩上的鱼,而听过老人传说的“摩根海流浪者”则向山顶出发,躲过了劫难。能否认为“摩根海流浪者”关于海啸的认识来源于古老的传说?五、相关信息美国总统布什于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3月19日晚10点15分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对伊拉克宣战。战争的理由是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时隔两年后,美国一个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说,美情报机构在伊拉克战争前有关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判断几乎“全错了”,美国对其多数最危险对手对美构成的威胁“了解很少,令人不安”。报告说,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美情报界在伊拉克战争前有关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评估“全错了”,这是一次重大的情报失误。报告称,伊拉克战争前向布什提供的每日情报简报有缺陷,通过引人注目的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