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高中政治我国节能家电新政有望拉动消费.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14137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政热点高中政治我国节能家电新政有望拉动消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时政热点高中政治我国节能家电新政有望拉动消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政热点高中政治我国节能家电新政有望拉动消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政热点高中政治我国节能家电新政有望拉动消费.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节能家电新政有望拉动消费新华网北京5月16日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测算,国务院常务会议16日研究确定的促进节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望拉动国内消费约5000亿元。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一揽子补贴措施有助于使绿色家电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稳定家电行业生产下滑的势头,有望使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高,稳中求进的态势。一、经济生活角度1、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此外,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

2、小有密切的联系。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国家将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等政策措施,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节能家电产品的消费。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

3、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促进节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望拉动国内消费约5000亿元。4、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国家财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截至2011年末,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18亿台,实现销售额5059亿元,发放补贴592.2亿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节能

4、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决定安排财政补贴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以及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体现了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些,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不断提高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促进节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望拉动国内消费约5000亿元。新闻出处:http:/ 新华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江国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

5、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测算,国务院常务会议16日研究确定的促进节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望拉动国内消费约5000亿元。在谈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安排财政补贴300多亿元的举措时,王军说,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一揽子补贴措施有助于使绿色家电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稳定家电行业生产下滑的势头,有望使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高,稳中求进的态势。王军认为,在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采取短期财政补贴举措扩大内需是十分必要的。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等政策措施,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推广期限暂定一年;安排22亿元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安排16亿元支持推广高效电机。-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