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常识前言及第一课易混知识点辨析学法指导不分本.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14088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哲学常识前言及第一课易混知识点辨析学法指导不分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哲学常识前言及第一课易混知识点辨析学法指导不分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哲学常识前言及第一课易混知识点辨析学法指导不分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哲学常识前言及第一课易混知识点辨析学法指导不分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哲学常识前言及第一课易混知识点辨析学法指导不分本.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哲学常识前言及第一课易混知识点辨析http:/www.DearEDU.com浙江 梅其蕉 1. 哲学和世界观 区别: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需要专门研究才能形成,通过专门学习才能获得;世界观是零散、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和逻辑系统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世界观。 联系: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一整套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成为哲学。 2. 哲学和具体知识 区别: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

2、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体知识是关于世界某一领域、某一层次、某一局部的特殊规律的知识。 形成不同。哲学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对各门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知识是在实践中获取的关于世界某一领域、某一层次、某一局部的特殊规律的知识。 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具体知识研究的是世界某一领域、某一层次、某一局部的特殊规律。 联系:具体知识是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哲学派别的产生和发展要受当时具体知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它是随具体知识的发展而发展的。 哲学为各门具体知识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 哲学和方法论 区别: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3、的统一;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 世界观和方法论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主要是指人们如何去看世界,就是常说的怎么去“想”;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如何去改造世界,即常说的怎么去“做”。 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统一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5.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区别: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性不同。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人类迄今为止,惟一科学的哲学。 发展阶段上有差别。哲学有许多门类、派别,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许多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完整理论体系,代替了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联系:二者都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都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

5、和发展了哲学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克服了历史上旧哲学的局限性、非科学性,使人类哲学思想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6.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 区别: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而看不到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而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联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7. 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

6、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它是物质的惟一特性。而“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对于我们的思想,我们只能说是“客观存在”,而不能说是“客观实在”。否则就混淆了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界限。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物质现象;而“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8. 意识和

7、认识 区别: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无论是人的具体感受,还是人的抽象思维;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认识相对于意识来说,则更能体现出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意识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属于认识论范畴。 意识来源于物质,认识来源于实践。 联系:二者都离不开人脑与客观事物,都反映了人脑与

8、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9. 反应和反映 区别:反应是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是一种直观的等同。反映则是指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直观的等同,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过程。 联系:人的意识的“反映”也是一种反应,它更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10. 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区别:含义不同。意识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层意思:一是意识能动地

9、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表现不同。意识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侧重点不同。意识的反作用强调意识通过指导实践,从而使得客观事物发生变化,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即有用性。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则强调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

10、积极主动的,它既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又能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即能动性。 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 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发挥都必须以一定的实践活动为基础。 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一切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 11.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区别:教条主义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领导人的讲话、上级的指示等,不考虑实际情况,往往表现为不重视实际经验的重要性;经验主义的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往往表现为不重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联系:二者产生的根源是相同的。其实质都是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二者

11、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从主观出发,行为上都是不问具体情况,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二者的结果是相同的,都必然会给工作带来损失甚至失败。 1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区别:“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任何哲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与意识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与意识谁在先、谁在后,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二是意识能否反映物质和正确地反映物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惟一标准。 联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科学地指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是诸多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哲学形式中的一种。用心 爱心 专心 119号编辑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