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介绍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813748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面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面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面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面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介绍(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 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说来 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是无心理疾病 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无心理疾病 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心理疾病包括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 具有 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则是从积极的 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 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 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也就是说 应将心理健康看作是一种心理上的正常状态 处于这种正常状态 能使个体实现内外平衡 从而更好地调控心理以维持内外的协调 合乎常规地应付环境与交往 心理健康

2、的标准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对心理健康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美国学者坎布斯从人格特质的角度观察 认为一个心理健康 人格健全的人应有以下特质 即积极的自我观念 恰当地认同他人 能面对和接受现实 能对自己 周围的事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 主观经验丰富可供随时提取使用 奥尔波特从成熟人性的角度观察 认为健康的个性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控制 也不受童年心灵创伤或冲突的控制 奥尔波特指出 健康的特性有以下特征 自我意识广延 自我同他人关系融洽 有情绪安全感 知觉客观 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 自我形象现实 人生观统一 心理学家马斯洛则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通过对心理健康的49个人进行的大量深入的研

3、究 提出了心理健康者的一系列特征 他把这种人称为 自我实现者 即一切潜能都得以实现的人 他们的特征是 良好的现实知觉 接纳自然 他人与自己 自发 坦率 真实 以自身以外的问题为中心 有独处和自立需要 自主发挥功能 愉快体验尝新 有神秘或顶峰的体验 有社会兴趣 人际关系深刻 有民主性格结构 有创造性 抗拒遵从 从6个方面来评价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现实地认识自我 承认自我 接受自我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 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对挫折有承受力 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 符合常规正常健康的交往统一的人格 心理保持延续性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 许多研究者对小学生的

4、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考察 结果虽然表明多数多数学生的心理的发展是健康的 但问题也是存在的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大约在10 15 上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方面的问题 大约10 15 的学龄儿童有程度不等的学习功能障碍 二是情绪方面的问题 比较明显的情绪失调儿童约占学生总数的10 15 三是社会适应的问题 具有较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的儿童约在10 左右 四是行为问题 各种行为问题的检出率约在10 20 其中城市高于农村 男生多于女生 小学三年级时行为问题表现得最突出 另一方面 研究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也表明 大约10 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综合上述研究可

5、以看出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约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学习方面的问题 二是个人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 三是社会适应行为方面的问题 四是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其表现有以下问题 学校恐惧 学习障碍 厌学 考试焦虑 咬手指 偏食厌食 睡眠障碍 口吃 多动 违纪行为 性教育问题 独生子女问题以及家庭子女问题等 这当中有些是小学生特有的 有些是中学生特有的 有些则是中小学生共有的 了解这些问题 预防矫治这些问题 将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 一 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这方面的问题年级越高情况越严重 但现在也出现了向低年龄 低年级发展的趋势 一些孩子刚刚入学 其

6、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 双百 上 一旦成绩不理想 就连吓带逼 连骂带损 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反面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至于高中的学生 很多人最担心的就是一旦考不上大学如何向父母交待 因此一些平时学习尚可的学生 一上考场就思前想后 导致发挥失常 可以说与学习 升学相关的焦虑体验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生时代 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持续不良影响 中小学生中的厌学情绪 考试焦虑和逃学 出走等现象 以及自我意识中的自卑情绪 都与此有密切关系 二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中小学生 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 不关心他人 依赖性强 不能容人等不良倾向 而且孤僻 不合群

7、的情况也很严重 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 而临很大的问题 一方面 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知识和修养 另一方面他们这个年龄阶段 又特别渴望和依赖同龄人的友谊和交往 他们需要从友谊中去获得心理上的支持与归属 来填补青春期之后 与父母 长辈疏离而造成的情感真空 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于是一些人更加封闭自己 变得越发孤僻 一些人无原则苦涩 这对他们的学习 生活和发展都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中小学生中因为人际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 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 比如学校恐怖症 或出走 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因此加强对他们的人际关系的指导也就十分必要 三 与父母 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

8、矛盾和冲突 中小学生与父母 师长难以沟通 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冲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进入青春期之后 更加突出 使他们普遍感到压抑 苦闷 无助和烦燥 一方面 他们特别希望父母 老师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 因为除了在物质生活 知识的获得等方面 他们离不开父母和老师之外 在意识深处 他们实际上对父母 老师也有着很强的依恋心理 父母 老师的态度和言行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自我评价和信心 他们太需要从父母 老师那里获得最基本的心理支持了 而另一方面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除了在物质上关心他们 从学习上要求他们之外 却不能认真地 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他们的思想 情感 理解他们的苦衷

9、 甚至简单地认为我供你吃 穿 你就应该学得如何如何 因而使他们感到自己虽然在生活上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但在精神生活上却如同乞儿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 经常遇到因与父母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 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 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 四 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展引起的困惑与不安心理 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后 少男少女的 第二性征 出现 随着 暴风骤雨 般的生理剧变 带来一系列心理的困惑与不安 使一些学生陷入苦恼与迷惘之中 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时期学生要经历一些与青春期发育有关的重要事件 比如男生的 遗精 和女生的 月经初潮 他们往往因缺乏思想准备而表现出紧张 慌乱 不知所措的情绪 心理冲

10、突比较明显 再比如这个时期开始从对异性的疏远到渴望接近 开始有了性的朦胧的冲动等等 这都可能使他们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缓解 另外 由于性意识的萌芽而出现的早恋现象 在中学生中也十分普遍 但由于其思想尚不成熟 早恋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 尤其是性知识的缺乏还很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 五 个性发展不完善导致的心理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个性发展普遍存在问题 比如依赖性强 意志力薄弱 心理承受能力差 情绪不稳定 情感淡薄等等 这些问题使他们很难独立地面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困难 许多孩子学习中遇到难题就绕着走 考试没考好就只会哭或者茶饭不思 郁郁寡欢 不关心别人 不愿意为集体和他人

11、做点事 一点小事就纠缠不休 不能容人 因为一点小的挫折就出走寻死等等 可以说个性发展中的这些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自然基础和内在原因 无论是学习和升学的压力 还是人际关系 与家长老师的沟通及至于青春期困惑 只有加上了他们个性中的缺陷 问题才能越发呈得严重和突出 如果他们的心理素质能好一些 情况也就不至于如此严重 因此 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个性的完善发展 就成为改善中小学学生心理状况的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 一 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 另一方面 焦虑也是包括焦虑症 抑郁症 强迫症 恐怖症等在内的各种神经症的共同

12、特征 焦虑是由紧张 不安 焦急 忧虑 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正常人在面临压力情境特别是在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蛤 也会出现焦虑反应 但他的焦虑与客观情境的威胁程度是相适合的 焦虑症的表现是 紧张不安 忧心忡忡 集中注意困难 极端敏感 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 难以做决定 在躯体症状方面 有心跳加快 过度出汗 肌肉持续性紧张 尿频尿急 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虑焦虑 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 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 知觉范围变窄 思维刻板 出现慌乱 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驰下来 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 升学的持久的 过度的压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

13、期望 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 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 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 遇事易于紧张 胆怯 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 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 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 这些人格倾向可称做焦虑品质 采用肌肉放松 系统脱敏方法 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 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 如 我能应付这个考试 成绩并不重要 学会才是重要的 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 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 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 都有较好的效果 焦虑症案例分析 患者 女 16岁 中学生 患焦虑症两年 她父母说 孩子常常感到疲劳 焦虑 进入重点中学后 变得更加严重 甚至孤僻 并伴有记忆力下降的现象 学习成

14、绩也退步了 最怕考试 最怕将成绩给别人看 大凡考前食欲不振 睡眠不足 坐卧不安 内心慌乱 不能集中注意 记忆效果不佳 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 智力活动效果下降 随着焦虑反应的持续往往引起生理的心悸 多汗 呼吸急促 肌肉紧张 头昏 恶心 食欲不振 手脚发冷等症状 而生理上的症状又可导致健忘 失去学习兴趣和生活情趣 进而更加焦虑起来 诊断分析 考试焦虑是一种固定性焦虑 在学生中极为常见 有调查表明 1 3多的学生在高考前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 它是学生在考试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而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 是处于失助状态下或处于阻断威胁中而不能采取变式行为去对付的时候产生的情绪 考试焦虑的表现 绝大多数人

15、在考期临近 或者在考试过程当中 心情都不会十分平静 一次重大的考试成绩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前途 因此很少有人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 因考试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因人而异 在有的人身上表现得较为短暂 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却表现得持久 强烈 有的考生只是在主考人走进教室 开始分发试卷的那一段时间心里发慌 不知道自己将面对什么样的题目 而一旦开始答题 就逐渐变得心平气和 全神贯注起来 也有的人在整个考试期间都难以将注意力放在考试题目上 他们不由自主地想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东西 他们的脑子乱成了一团槽 平时学会 背会的东西全都跑到了爪洼国 个别人在考场上紧张得要命 出冷汗 大小便失禁 甚至休克 还有的人在大考之前

16、好长时间就开始吃不好饭 睡不好觉 脑子里光想一旦考试失败会如何如何 甚至患上了神经衰弱症 考试焦虑的消极作用 心理学家对考试焦虑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 总的说来 研究结果表明考试焦虑对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起着消极的作用 上述结论还可以进行如下的补充 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与考生的年龄有关 一般而言 年龄越小 学习成绩受考试焦虑的影响越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 抵抗各种干扰的能力也在增强 考试焦虑的消极作用趋于减小 考试内容越复杂 越抽象 考试成绩越有可能受到考试焦虑的不良影响 相反 在较为容易的考试中 考试焦虑的干扰作用大大减小 个人的智力水平 性别可影响到考试焦虑 中等智力水平的男生易受到考试焦虑的干扰 而高智力和低智力的男生受到的影响不大 女生的情况与男生不大一样 高智力的女生易受考试焦虑的影响 而中 低智力的女生则不然 高度的考试焦虑对任何年龄 性别 智力水平的考生都有消极作用 考试焦虑的作用机制 考试焦虑为什么会降低考试成绩 心理学家们认为 过度的考试焦虑起码在以下三个方面降低了人们智力活动的效率 过应的考试焦虑可使人注意涣散全神贯注是高效的智力活动的前提 在考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